2023版DB3201/T 1173解读,单位食堂餐饮安全管理新规范
《DB3201/T 1173-2023》为我国单位食堂餐饮安全管理提供规范,规范涵盖食堂设施设备、食品采购、加工、储存、配送、销售等方面,强调食品安全与卫生,旨在保障员工饮食健康,提升食堂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饮食健康,提升单位食堂的餐饮安全管理水平,我国最新发布了《单位食堂餐饮安全管理规范》(DB3201/T 1173-2023),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范的核心内容,旨在为相关单位提供有益的参考。
《单位食堂餐饮安全管理规范》(DB3201/T 1173-2023)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单位食堂餐饮安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该规范的出台,旨在强化单位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障职工的饮食健康,该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类型的单位食堂,包括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医院等。
规范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要求单位食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涵盖食品安全责任制度、食品安全操作规程、食品安全制度等,单位食堂需明确食品安全责任人,落实食品安全责任,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食品原料采购与验收
规范规定,单位食堂应采购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严禁采购来源不明、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对采购的食品原料进行严格验收,确保食品质量。
食品加工与制作
规范对食品加工与制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设备设施、人员培训等方面,要求单位食堂加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加工场所、设备设施符合卫生要求,具备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
食品储存与配送
规范要求单位食堂加强食品储存与配送管理,确保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对储存场所、设备设施、温度、湿度等提出具体要求,防止食品变质。
食品安全与监测
规范要求单位食堂定期开展食品安全与监测,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储存配送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
规范明确,单位食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并按照规定报告事故情况,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规范实施与实施主体
规范的实施主体为单位食堂,单位食堂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餐饮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部门
规范的实施由食品安全部门负责,部门应加强对单位食堂的监管,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查处。
《单位食堂餐饮安全管理规范》(DB3201/T 1173-2023)的颁布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单位食堂餐饮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食堂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该规范,切实保障职工饮食健康,食品安全部门应加大力度,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安全、健康的餐饮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