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881-2023,黄条鮜鰤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开启绿色水产养殖新时代
《DB21/T 3881-2023 黄条鮜鰤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发布,为黄条鮜鰤养殖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推动水产养殖行业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开启新篇章。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技术创新与规范管理显得尤为关键,为此,我国正式发布了《黄条鮜鰤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DB21/T 3881-2023),这一规范的颁布,不仅为黄条鮜鰤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更为水产养殖行业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规范背景
黄条鮜鰤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市场需求旺盛的鱼类,其养殖规模在我国逐年扩大,传统的池塘养殖方式存在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现代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封闭循环系统,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大幅降低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黄条鮜鰤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 养殖设施:规范对养殖设施的选址、设计、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水质管理:规范明确了水质指标、监测方法、处理措施等内容,确保养殖水体的水质符合黄条鮜鰤生长需求。
- 饲料管理:规范对饲料的选用、投喂方式、营养配比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提高黄条鮜鰤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 疾病防控:规范对黄条鮜鰤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降低疾病发生率。
- 环境保护:规范强调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 养殖效益:规范对黄条鮜鰤的养殖成本、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规范意义
《黄条鮜鰤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绿色发展:规范有助于推动水产养殖行业从传统养殖模式向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养殖模式转变。
- 提高黄条鮜鰤养殖效益:规范为黄条鮜鰤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收入。
- 保障食品安全:规范对黄条鮜鰤养殖过程中的水质、饲料、疾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 促进产业升级:规范的实施将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黄条鮜鰤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为我国黄条鮜鰤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规范的实施下,我国黄条鮜鰤养殖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