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DB61/T 1745-2023深度解读及实际应用探讨

团体标准 601
《DB61/T 1745-2023 猕猴桃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一文详细解读了猕猴桃根结线虫防控的技术规程,包括识别、监测和防治方法,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规程在猕猴桃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猕猴桃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猕猴桃产业的迅猛发展,猕猴桃根结线虫病逐渐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遏制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扩散,我国正式发布了DB61/T 1745-2023《猕猴桃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方法。

猕猴桃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DB61/T 1745-2023深度解读及实际应用探讨,猕猴桃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DB61/T 1745-2023深度解读及实际应用探讨,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DB61/T 1745-2023 猕猴桃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概述

DB61/T 1745-2023《猕猴桃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病防控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一系列防控措施,显著降低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率,确保猕猴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该规程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1. 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2. 防控原则及目标
  3. 防控技术措施
  4. 监测与调查
  5. 防控效果评价

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由根结线虫引起,主要侵害猕猴桃的根系,阻碍根系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发生规律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气候、栽培管理等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当土壤温度在20℃至30℃、土壤湿度在60%至80%时,根结线虫繁殖旺盛,病害发生严重。

危害特点

  1. 根受损:根结线虫侵入根系后,在根表面形成虫瘿,阻碍根系生长,降低吸收功能。
  2. 植株生长受阻:根系受损后,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果实品质下降。
  3. 产量降低:根结线虫病严重时,植株死亡,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防控原则及目标

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 因地制宜,科学用药
  3.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使用

防控目标

  1. 降低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率
  2. 减轻病害危害,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 保障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防控技术措施

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减少土壤中根结线虫的积累。
  2. 深翻土壤:深翻土壤,破坏根结线虫的生存环境。
  3. 施用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物理防治

  1. 高温处理:利用高温杀死土壤中的根结线虫。
  2. 土壤消毒:施用土壤消毒剂,杀灭土壤中的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1. 引入天敌:引入捕食性线虫、病原菌等天敌,抑制根结线虫的繁殖。
  2. 施用生物制剂:施用生物制剂,抑制根结线虫的生长发育。

化学防治

  1. 合理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2. 交替用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监测与调查

监测方法

  1. 土壤调查:定期对土壤进行取样,检测根结线虫的数量。
  2. 植株调查:定期对植株进行观察,了解病害发生情况。

防控效果评价

防控效果评价指标

  1. 根结线虫数量降低率
  2. 植株病害发生程度降低率
  3. 产量提高率

防控效果评价方法

  1. 对比分析法:对比防治前后的根结线虫数量、植株病害发生程度、产量等指标。
  2. 统计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防控效果。

DB61/T 1745-2023《猕猴桃根结线虫防控技术规程》为我国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