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637-2023标准深度解析,贵州绿茶针茶加工技术规程革新
《DB52/T 637-2023标准解读》对贵州绿茶针茶加工技术规程进行全新升级,旨在提升绿茶品质和加工效率,新规程强调标准化生产,规范加工流程,确保茶叶品质稳定,推动贵州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迅猛发展,其中绿茶作为我国茶叶的重要品种之一,其市场份额逐年上升,贵州,作为我国绿茶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绿茶品质卓越,口感独特,为了规范贵州绿茶针茶的加工技术,提升茶叶品质,贵州省质量技术局正式发布了DB52/T 637-2023《贵州绿茶针茶加工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为茶叶生产者、加工者及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2/T 637-2023《贵州绿茶针茶加工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贵州绿茶针茶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该规程适用于贵州省绿茶针茶的生产和加工,旨在提升茶叶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
规程主要内容
茶叶原料
规程明确指出,贵州绿茶针茶的原料应选用适宜制作针茶的茶树品种,鲜叶需新鲜、无病虫害、无污染,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含水量应超过75%。
加工工艺
规程对贵州绿茶针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杀青、揉捻、干燥、复火等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 杀青:采用锅炒杀青或蒸汽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80-100℃,杀青时间不超过30秒。
- 揉捻:采用手工揉捻或机械揉捻,揉捻时间根据鲜叶含水量和品种特点进行调整,揉捻至茶条紧结,茶汁充分溢出。
- 干燥:采用烘干机或晒青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控制在60-80℃,干燥时间根据茶条水分含量进行调整,确保茶条色泽、香气和滋味。
- 复火:采用烘干机或炉火进行复火,复火温度控制在60-80℃,复火时间根据茶条水分含量进行调整,确保茶条色泽、香气和滋味。
包装、运输和储存
规程对贵州绿茶针茶的包装、运输和储存提出了具体要求,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潮、防霉变,储存温度控制在0-5℃,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规程实施与机构
实施主体
规程的实施主体包括茶叶生产者、加工者、包装者、运输者和储存者,各实施主体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指标,确保茶叶品质。
机构
贵州省质量技术局负责对贵州绿茶针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DB52/T 637-2023《贵州绿茶针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贵州绿茶针茶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提升茶叶品质,推动贵州绿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茶叶生产者、加工者及消费者应共同努力,推动贵州绿茶产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