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茶加工技术规程DB52/T 639-2023深度解读,传承与创新推动红茶产业升级
《DB52/T 639-2023 贵州红茶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发布,旨在传承与创新贵州红茶加工技术,推动贵州红茶产业升级,共铸贵州红茶新篇章,规程详细解读了红茶加工技术要点,为行业提供指导。
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红茶作为市场中的热门品类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贵州,作为我国红茶的重要产区,近年来在红茶加工技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贵州省正式发布了DB52/T 639-2023《贵州红茶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为贵州红茶的加工提供了规范化、科学化的技术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贵州红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DB52/T 639-2023《贵州红茶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是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贵州红茶的加工技术,提升红茶品质,助力贵州红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茶叶原料
规程对贵州红茶的原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产地、品种、采摘标准等,要求原料茶叶须来自贵州境内,选用优质品种,采摘标准为成熟度适中、芽头饱满、叶色鲜绿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
加工工艺
规程详细阐述了贵州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 萎凋:采用自然萎凋或人工萎凋,萎凋程度以叶色转黄、失重约15%为宜。
- 揉捻:采用揉捻机或手工揉捻,揉捻时间根据茶叶品质和揉捻机型号进行调整,揉捻至茶叶成条状,茶汁溢出。
- 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摊放在发酵室内,控制发酵温度和湿度,使茶叶充分发酵,茶香显现。
- 干燥:采用烘干机或晒干,干燥至茶叶含水量在6%左右。
质量要求
规程对贵州红茶的品质提出了具体要求,涵盖外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方面,要求红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红亮,叶底红匀。
包装与标识
规程对贵州红茶的包装和标识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标识清晰,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规程实施意义
DB52/T 639-2023《贵州红茶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实施,对贵州红茶产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规范加工技术,提高红茶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
- 推动贵州红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 促进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增加茶农收入。
- 传承和发扬贵州红茶加工技艺,弘扬茶文化。
DB52/T 639-2023《贵州红茶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贵州红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程要求,不断提升贵州红茶的品质和竞争力,为我国红茶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