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212-2023 白鲜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解析,品质飞跃,市场规范新纪元
《DB15/T 3212-2023 白鲜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解读,标志着白鲜皮品质升级,市场规范进入新篇章,新标准旨在提升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中药材市场也日益繁荣昌盛,白鲜皮作为常用中药材之一,其品质与规格等级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用药安全,为了规范白鲜皮市场,提升产品质量,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DB15/T 3212-2023《白鲜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白鲜皮,又称白藓皮,是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由于白鲜皮市场长期存在品种混杂、规格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疗效和患者的用药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DB15/T 3212-2023《白鲜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
标准主要内容
定义
DB15/T 3212-2023标准对白鲜皮的商品规格等级进行了明确界定,包括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三个等级。
品种要求
标准规定,白鲜皮应选用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要求其表面呈灰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皱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及细小的圆形皮孔。
规格要求
标准对白鲜皮的规格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一等品要求长度在15cm以上,宽度在1.5cm以上,厚度在0.3cm以上;二等品要求长度在10cm以上,宽度在1.0cm以上,厚度在0.2cm以上;三等品要求长度在5cm以上,宽度在0.5cm以上,厚度在0.1cm以上。
质量要求
标准对白鲜皮的质量进行了严格规定,包括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等,一等品要求水分≤12.0%,灰分≤4.0%,酸不溶性灰分≤1.0%,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二等品要求水分≤15.0%,灰分≤5.0%,酸不溶性灰分≤1.5%,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三等品要求水分≤18.0%,灰分≤6.0%,酸不溶性灰分≤2.0%,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包装要求
标准对白鲜皮的包装进行了规定,要求采用透气、防潮、防虫、防霉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应清洁、干燥、无异味。
标准实施与意义
DB15/T 3212-2023《白鲜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实施,对规范白鲜皮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标准实施后,白鲜皮市场将按照标准进行交易,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标准对白鲜皮的质量进行了严格规定,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白鲜皮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品质和规格等级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疗效,标准实施后,有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DB15/T 3212-2023《白鲜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为白鲜皮市场带来了新的规范和机遇,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白鲜皮市场能够更加繁荣,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