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盲蝽茶树病虫害防治与监测技术规范
本规范针对茶树主要病虫害,特别是绿盲蝽的防治与监测提供技术指导,详细阐述了绿盲蝽的生物学特性、监测方法及防治策略,旨在有效控制绿盲蝽对茶树造成的危害,保障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叶病虫害的防治已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关键环节,茶树病虫害不仅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给茶农带来经济损失,绿盲蝽作为茶树病虫害的重要种类之一,其防治与监测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以《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绿盲蝽》(DB42/T 1818.3-2023)为依据,对绿盲蝽的防治与监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绿盲蝽,学名Lygus lucorum,隶属于半翅目盲蝽科,成虫和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取茶树叶片、嫩茎等部位的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脱落,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我国,绿盲蝽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等茶叶主产区。
绿盲蝽测报调查技术
调查方法
根据DB42/T 1818.3-2023规范,绿盲蝽的测报调查方法如下:
- 样地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茶园,样地面积不小于0.1公顷。
- 调查时间:每年4月至10月,每隔7-10天调查一次。
- 调查方法:采用目测法、网捕法、诱捕法等。
调查指标
- 虫口密度:每平方米茶园内绿盲蝽的成虫和若虫数量。
- 被害程度:根据叶片黄化、卷曲、脱落等情况,评定被害程度。
- 防治效果:防治前后的虫口密度和被害程度。
绿盲蝽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 合理轮作:茶树与作物轮作,降低绿盲蝽的寄主范围。
- 清除茶园周边杂草:杂草是绿盲蝽的越冬场所,清除杂草可降低虫源。
- 加强茶园管理:合理施肥、浇水,提高茶树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绿盲蝽,如捕食性天敌、性天敌等。
化学防治
-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吡虫啉、啶虫脒等。
- 根据绿盲蝽的发生规律,合理选择防治时期。
- 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绿盲蝽监测技术
监测方法
- 目测法:定期观察茶园内绿盲蝽的发生情况。
- 诱捕法:利用性素、粘虫板等诱捕绿盲蝽。
- 网捕法:采用网捕器捕捉绿盲蝽。
监测指标
- 虫口密度:监测茶园内绿盲蝽的成虫和若虫数量。
- 发生趋势:分析绿盲蝽的发生规律,预测未来发生趋势。
绿盲蝽作为茶树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其防治与监测至关重要,本文以DB42/T 1818.3-2023《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绿盲蝽》为依据,对绿盲蝽的防治与监测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结合监测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绿盲蝽的发生,保障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