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霉变防控与霉菌脱毒技术规范解读及实践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3
《DB41/T 2617-2024 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脱毒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旨在规范饲料霉变防控和霉菌脱毒技术,本文详细解析了规范中的各项要求,包括饲料霉变防控措施、霉菌检测方法、脱毒技术等,以指导实际应用,确保饲料安全。

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饲料霉变问题愈发凸显,这不仅影响了饲料的品质,还可能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饲料霉变,保障动物食品安全,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脱毒技术规范》(DB41/T 2617-2024),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饲料企业和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饲料霉变防控与霉菌脱毒技术规范解读及实践应用指南,饲料霉变防控与霉菌脱毒技术规范解读及实践应用指南,2,食品安全,技术规范,第1张

DB41/T 2617-2024规范解读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饲料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全流程,旨在指导饲料企业和养殖户有效预防和控制饲料霉变,降低霉菌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霉菌的种类及危害

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如赭曲霉、玉米赤霉烯酮等,具有强烈的毒性,这些物质可导致动物生长缓慢、繁殖障碍、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饲料霉变防控措施

  1. 原料选择:选用优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从源头上杜绝霉变风险。
  2. 原料处理:对原料进行严格筛选、清洗、晾晒等处理,降低霉变概率。
  3. 储存条件:控制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避免饲料受潮、发霉。
  4. 包装材料:选用防潮、防霉变、透气性好的包装材料,确保饲料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5. 储存管理:定期检查饲料储存情况,发现霉变及时处理。

霉菌脱毒技术

  1. 物理脱毒:采用高温、高压、辐射等物理方法,破坏霉菌的分子结构,降低其毒性。
  2. 化学脱毒:利用有机酸、碱、酶等化学物质,与霉菌发生反应,降低其毒性。
  3. 生物脱毒: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技术,降解霉菌,降低其毒性。

规范应用

  1. 饲料企业:应按照DB41/T 2617-2024规范,建立健全饲料霉变防控体系,确保饲料质量。
  2. 养殖户:在采购饲料时,要关注饲料的品质,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饲料安全。
  3. 宣传与培训:饲料企业和养殖户应加强对饲料霉变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防控意识。
  4. 定期检测:饲料企业和养殖户应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确保饲料中霉菌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DB41/T 2617-2024《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脱毒技术规范》为饲料企业和养殖户提供了有效的防控措施,有助于降低饲料霉变风险,保障动物食品安全,饲料企业和养殖户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共同推动我国饲料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