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37/T 4707.1标准解析,化工事故隐患分类与编码新规范

团体标准 601
《DB37/T 4707.1-2024》是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分类与编码的新标准,该标准对事故隐患进行详细分类和编码,旨在提高事故预防能力,确保化工生产安全。

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预防与治理显得尤为关键,为了更加有效地规范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分类与编码,提升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效率,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DB37/T 4707.1-2024标准,该标准作为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分类与编码的第一个部分,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旨在助力企业和相关部门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

2024版DB37/T 4707.1标准解析,化工事故隐患分类与编码新规范,2024版DB37/T 4707.1标准解析,化工事故隐患分类与编码新规范,2,第1张

标准背景

DB37/T 4707.1-2024标准的制定,旨在对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进行规范化,以提升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效率,显著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该标准借鉴了国际先进标准以及国内相关法规,并结合了化工行业的具体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适用范围

DB37/T 4707.1-2024标准明确了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分类与编码规范,适用于化工企业、安全监管部门、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和部门。

术语与定义

在标准中,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了明确定义,并明确了隐患的分类和编码原则。

分类与编码

标准将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划分为以下几类:

  1. 设备设施隐患:涵盖设备设计缺陷、设备老化、设备维护不当等问题。
  2. 工艺流程隐患:包括工艺参数控制失误、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工艺设备故障等。
  3. 人员操作隐患:涉及人员操作技能不足、违规操作、违章指挥等。
  4. 环境因素隐患:包括环境因素的变化、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管理不善等。
  5. 其他隐患: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

对于每一类隐患,标准都设定了相应的编码规则,便于隐患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应用

标准要求化工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分类和编码,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企业需定期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消除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标准意义

DB37/T 4707.1-2024标准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规范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分类与编码,提升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效率。
  2. 推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 为安全监管部门提供有力支持,强化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
  4. 促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平。

DB37/T 4707.1-2024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具有深远影响,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该标准,共同推动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持续提升。

标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