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97-2024规范解读,小麦玉米两茬平作保护性耕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DB12/T 197-2024》规范解读,聚焦小麦玉米两茬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该规范旨在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小麦和玉米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其产量与品质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升小麦与玉米两季连作的种植效率,同时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我国正式发布了DB12/T 197-2024《小麦玉米两茬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本文旨在对这一技术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我国小麦玉米两茬平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背景与意义
小麦玉米两茬平作是我国农业种植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其特点在于轮作周期短、产量稳定、经济效益高,传统耕作方式在提升产量的同时,也导致了土壤退化、水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DB12/T 197-2024《小麦玉米两茬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的出台,旨在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小麦玉米两茬平作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DB12/T 197-2024《小麦玉米两茬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适用于我国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区域,涵盖北方春麦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等地。
技术要求
- 耕作方式:提倡采用少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方式,以减少土壤扰动,保护土壤结构。
- 播种技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确保出苗整齐、生长健壮。
- 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农药使用量。
- 灌溉技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科学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耕作制度
- 轮作制度:实行小麦、玉米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 间作套种:在小麦成熟期,可套种玉米,提高土地利用率。
实施效果
- 提高产量: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助于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 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土壤扰动,保护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退化风险。
- 节约水资源:科学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浪费。
- 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DB12/T 197-2024《小麦玉米两茬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为我国小麦玉米两茬平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推广该技术规范,有助于提高小麦玉米两茬平作的生产效率,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以下是关于DB12/T 197-2024《小麦玉米两茬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的详细解读:
耕作方式
- 少耕:在小麦收获后,采用少耕或免耕方式,保留部分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扰动。
- 免耕:在玉米收获后,不进行翻耕,直接播种小麦,实现免耕。
播种技术
- 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确保小麦和玉米出苗整齐。
- 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确定播种量,提高出苗率。
施肥技术
- 底肥:在播种前,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
- 追肥: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追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病虫害防治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资源,降低病虫害发生。
- 物理防治: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灌溉技术
- 灌溉方式: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灌溉时间:根据作物需水规律,适时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
DB12/T 197-2024《小麦玉米两茬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为我国小麦玉米两茬平作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