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213-2022标准解析,酸化乳制备及犊牛饲喂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
《DB23/T 3213-2022标准解读》详细解析了甲酸酸化乳制备与饲喂犊牛技术规程,旨在提高犊牛饲养效率,规程涵盖原料选择、制备方法、饲喂技术等方面,为养殖业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甲酸酸化乳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犊牛饲料添加剂,因其能显著提升犊牛的消化吸收率、增强其免疫力、促进其生长发育等多重功效,而备受瞩目,为了确保甲酸酸化乳的制备与饲喂技术规范,我国正式发布了DB23/T 3213-2022《甲酸酸化乳制备与饲喂犊牛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为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DB23/T 3213-2022《甲酸酸化乳制备与饲喂犊牛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甲酸酸化乳的原料选取、制备流程、质量标准、饲喂技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适用于我国犊牛养殖场在甲酸酸化乳的制备与饲喂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原料要求
- 乳原料:必须选用新鲜、无污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生乳或乳粉。
- 甲酸:需符合GB/T 646标准,纯度需达到99%以上。
- 水分:乳原料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5%以下。
- 消毒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氯制剂、过氧化氢等。
制备方法
- 原料预处理:将乳原料预热至约40℃。
- 混合:将预处理后的乳原料与甲酸按比例充分混合。
- 消毒:对混合后的乳原料进行消毒,确保无病原菌污染。
- 均质:对消毒后的乳原料进行均质处理,以达到所需的细腻度。
- 冷却:将均质后的乳原料冷却至室温。
- 包装:对冷却后的乳原料进行无菌包装,确保产品卫生。
质量要求
- 外观:甲酸酸化乳应呈现均匀一致的乳白色,无杂质、无沉淀。
- 感官:应具有鲜奶特有的风味,无异味。
- 水分: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5%以下。
- 总固体:总固体含量应控制在12%以上。
- 甲酸含量:甲酸含量应控制在0.5%以上。
- 细菌总数:细菌总数应≤1000CFU/g。
饲喂技术
- 饲喂量:根据犊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和营养需求,确定适宜的饲喂量。
- 饲喂方法:将甲酸酸化乳与犊牛饲料充分混合,确保犊牛能够充分摄入。
- 饲喂时间:每天饲喂2-3次,每次饲喂后提供充足的水分。
- 注意事项:在饲喂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犊牛的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饲喂量或更换饲料。
DB23/T 3213-2022《甲酸酸化乳制备与饲喂犊牛技术规程》为我国犊牛养殖场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甲酸酸化乳制备与饲喂技术指导,养殖户在应用该规程时,应严格遵守规定,确保犊牛健康成长,还需关注市场动态,不断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