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812-2023 核桃黑斑病防治技术规程,助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策略

团体标准 602
《DB21/T 3812-2023 核桃黑斑病防治技术规程》为保障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关键措施,明确了核桃黑斑病防治技术流程,从预防、监测、治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操作规范,旨在降低病害发生率,提升核桃品质与产量。

随着我国核桃产业的迅猛发展,核桃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核桃黑斑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害,对核桃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治核桃黑斑病,保障核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DB21/T 3812-2023《核桃黑斑病防治技术规程》,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核桃种植者提供科学、实用的防治指导。

DB21/T 3812-2023 核桃黑斑病防治技术规程,助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策略,DB21/T 3812-2023 核桃黑斑病防治技术规程,助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策略,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DB21/T 3812-2023《核桃黑斑病防治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核桃黑斑病防治的行业标准,于2023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核桃黑斑病的识别、监测、防治措施以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旨在指导核桃种植者科学、有效地进行核桃黑斑病的防治。

核桃黑斑病的识别与监测

识别

核桃黑斑病主要表现为叶片、果实和枝条上的黑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明显的晕圈,在发病初期,病斑较小,随着病情的加剧,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脱落、果实腐烂。

监测

核桃黑斑病的监测主要通过目测法进行,需定期对核桃园进行检查,在核桃生长期,尤其是雨季,应加强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 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
  2. 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原菌来源。
  3.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核桃树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1.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
  2. 根据病情发展,适时喷药,确保叶片、果实和枝条均匀覆盖。
  3. 喷药间隔期为7-10天,连续防治2-3次。

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降低病原菌数量。
  2.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白僵菌、绿僵菌等。

效果评价

  1. 观察防治效果,如病斑数量、面积、病情指数等。
  2. 对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3.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DB21/T 3812-2023《核桃黑斑病防治技术规程》为核桃种植者提供了科学、实用的防治指导,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品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确保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核桃黑斑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严格执行DB21/T 3812-2023规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保障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也要关注核桃产业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核桃黑斑病防治水平,为我国核桃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