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06/T 173-2024标准解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管理规范
《DB5206/T 173-2024 解读》旨在规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工作,该标准详细阐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责、流程、措施和监督,强调从源头把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公众健康水平。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持续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国正式出台了DB5206/T 173-2024《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工作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适用范围
DB5206/T 173-2024规范适用于我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日常工作进行规范。
原则
- 依法行政:工作必须依法进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 公平公正:在执行过程中,应公平对待各方,确保结果的客观公正。
- 注重实效:工作应注重实际效果,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环节
- 生产环节:关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情况,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国家规定。
- 加工环节:关注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设备设施、产品质量等,确保加工环节质量安全。
- 流通环节:关注农产品流通市场,市场准入制度、销售凭证、产品质量等,确保流通环节质量安全。
方式
- 定期检查: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定期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进行检查。
- 专项检查:针对特定农产品或环节,开展专项检查。
- 随机抽查: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进行随机抽查,确保工作的全面性。
要求
- 人员素质: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
- 工作记录:在执行过程中,应做好记录,确保工作的可追溯性。
- 结果反馈:结束后,应向被检查对象反馈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处理措施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 依法查处: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 及时整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农产品,及时采取停止销售、召回等措施。
- 强化处罚:对整改不力的,依法予以处罚。
DB5206/T 173-2024《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工作规范》的出台,为我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加强日常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自律,共同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