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冷链食品协同追溯技术规范深度解读,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团体标准 601
《DB13/T 5864-2023 冷链食品协同追溯技术规范》解读,旨在提升冷链食品安全保障,规范明确追溯技术要求,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共享,推动冷链食品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冷链食品产业在食品领域的地位愈发显著,冷链食品的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确保冷链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DB13/T 5864-2023 冷链食品协同追溯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以开启冷链食品安全保障的新篇章。

2023年冷链食品协同追溯技术规范深度解读,筑牢食品安全防线,2023年冷链食品协同追溯技术规范深度解读,筑牢食品安全防线,2,食品安全,2023,第1张

背景及意义

冷链食品,如肉类、水产品、乳制品等,需要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储存、运输和销售,近年来,我国冷链食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近万起,其中冷链食品问题尤为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在此基础上,《规范》的出台,为冷链食品协同追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餐饮服务的企业和单位,以及与冷链食品相关的组织和个人。

追溯体架构

《规范》明确了冷链食品协同追溯体的架构,包括追溯、追溯数据、追溯流程、追溯管理四个方面。

  1. 追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为基础,实现冷链食品全流程追溯。
  2. 追溯数据:涵盖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数据,以及相关企业的资质、人员、设备等数据。
  3. 追溯流程:明确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追溯要求,确保追溯的真实、准确、完整。
  4. 追溯管理:建立追溯管理制度,确保追溯的保密、安全、可靠。

追溯技术要求

《规范》对冷链食品协同追溯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

  1. 数据采集:采用RFID、条码、二维码等技术,实现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数据采集。
  2. 数据传输:采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追溯数据的实时传输。
  3. 数据存储: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追溯数据的长期存储。
  4. 数据安全: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确保追溯数据的安全。

追溯管理要求

《规范》对追溯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1. 采集:要求企业采集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数据,确保真实、准确、完整。
  2. 共享:鼓励企业间共享追溯信息,提高追溯效率。
  3. 查询:建立追溯查询系统,方便消费者查询冷链食品的追溯信息。

实施与推广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冷链食品协同追溯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企业参与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冷链食品协同追溯体系建设,提高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消费者教育

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冷链食品追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DB13/T 5864-2023《规范》为我国冷链食品协同追溯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实施与推广该《规范》,我们有信心推动冷链食品安全保障迈上新台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冷链食品。

标签: 2食品安全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