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二色补血草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解析

团体标准 602
《DB15/T 1287-2024 大青山二色补血草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读者详细解读了该规程的内容,包括大青山二色补血草的栽培技术要点,旨在提高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该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规程涵盖了种植环境、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为种植者提供了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愈发受到广泛关注,在这其中,大青山二色补血草因其显著的药用价值而备受瞩目,为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规程,对于提升其产量与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大青山二色补血草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287-2024)进行详细解读,并深入探讨该规程在实际栽培过程中的应用。

大青山二色补血草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解析,大青山二色补血草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解析,2,技术规程,栽培技术,第1张

《大青山二色补血草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大青山二色补血草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287-2024)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大青山二色补血草栽培的行业标准,该规程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总站牵头起草,于2024年正式颁布实施,规程内容涵盖了大青山二色补血草的生物学特性、适宜栽培环境、播种与处理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等多个方面。

大青山二色补血草的生物学特性

大青山二色补血草,学名Limonium sinuatum,亦称补血草,隶属于藜科补血草属,该植物以其耐旱、耐寒、耐盐碱的特性,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其根部和叶子均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可用来补血、调经、清热解毒等。

栽培技术规程解读

栽培环境

大青山二色补血草喜光、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根据规程,理想的栽培区域应具备以下条件:海拔1000-2000米,年均气温-5℃至15℃,年降水量200-400毫米。

处理

播种前,需对大青山二色补血草进行筛选、消毒和催芽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 筛选: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2. 消毒:将种子浸泡于50℃温水中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
  3. 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置于湿润的沙土中,保持温度在20-25℃,待露白后即可播种。

播种

播种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最佳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播种量约为每亩1-1.5公斤,播种后及时覆土并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1.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积水。
  2. 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生长期间根据植株情况适量追肥。
  3. 除草:及时清除杂草,避免与植株争夺养分。

病虫害防治

大青山二色补血草病虫害较少,但仍需注意防治叶斑病、蚜虫等,具体方法如下:

  1. 叶斑病: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
  2. 蚜虫: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进行防治。

采收加工

大青山二色补血草一般在播种后一年采收,选择晴天割取地上部分,晾晒干燥后去杂,即可加工成药用原料。

栽培技术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 选择适宜的栽培地:确保土壤、气候等条件符合大青山二色补血草的生长需求。
  2. 严格遵循技术规程:提高栽培成功率。
  3. 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植株健康成长。
  4. 注意采收加工质量:保证药材品质,确保药用价值。

《大青山二色补血草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努力提高大青山二色补血草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药用植物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