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341-2024解读,饲用燕麦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团体标准 602
《DB15/T 3341-2024》详细阐述了饲用燕麦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涵盖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法及注意事项,旨在保障燕麦质量,提高产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燕麦,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作物,其产量与品质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燕麦在生长过程中易受病虫害侵袭,这不仅影响其产量,也对其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燕麦病虫害,提升饲料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饲用燕麦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DB15/T 3341-2024),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

DB15/T 3341-2024解读,饲用燕麦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DB15/T 3341-2024解读,饲用燕麦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规程背景

近年来,我国燕麦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但病虫害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燕麦的产量与品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农业科研团队对燕麦病虫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饲用燕麦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饲用燕麦生产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包括病害、虫害和草害等。

病虫害种类

本规程主要针对以下病虫害进行防控:

  1. 病害:燕麦锈病、燕麦黑穗病、燕麦赤霉病等。
  2. 虫害:燕麦蚜虫、燕麦麦茎蝇、燕麦麦长管蚜等。
  3. 草害:麦田杂草。

防控技术

  1. 农业防治

    • 选用抗病、抗虫、抗草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
    • 合理安排轮作,避免连作,减轻病虫害发生。
    •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 物理防治

    • 采用人工拔除、割除等方法清除田间杂草。
    • 利用色板、诱虫灯等物理方法诱虫。
  3.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 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 化学防治

    •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施用。
    •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择防治时期和方法。

监测与评价

建立燕麦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警,对防控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不断优化防控措施。

实施与推广

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广大农民的病虫害防控意识。

政策支持

加大对燕麦病虫害防控的财政投入,鼓励农民采用防控技术。

科研攻关

加强燕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提高防控效果。

产业合作

推动燕麦病虫害防控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饲用燕麦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DB15/T 3341-2024)为我国燕麦病虫害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通过实施该规程,有望降低病虫害发生,提高燕麦产量与品质,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