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6/T 48-2023解读,食用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引领新变革
《DB1506/T 48-2023》解读,标志着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管理迈入新阶段,该规范旨在提升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通过细化管理措施,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深入强化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民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DB1506/T 48-2023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旨在对《规范》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企业与相关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规范》的背景与意义
《规范》的制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旨在强化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通过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有助于明确责任主体,提高管理效率,从而确保食品安全。
《规范》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超市等。
分级分类管理
《规范》将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各级市场需根据规定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 A级市场:具备较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 B级市场:具备一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需加强。
- C级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较低,需重点加强。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市场开办者责任:
-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加强市场内部管理。
- 加强对入场经营者的管理,要求其提供合法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等。
- 定期对市场内食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
监管部门职责:
- 加强对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对违规行为进行公示,提高市场开办者和入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
《规范》的实施与监督
-
市场开办者:
按照规范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规范有效实施。
-
监管部门:
加强对规范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按要求落实责任的,依法进行查处。
-
公众参与:
公众可通过投诉举报渠道,对市场开办者和入场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DB1506/T 48-2023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管理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各级市场开办者和监管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规范要求,共同努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