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15/T 3382马铃薯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15/T 3382-2024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提供马铃薯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指导,该规程详细介绍了土传病害的识别、防治策略、生物防治方法,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旨在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兴起,其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土传病害问题也日益凸显,对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遏制马铃薯土传病害,确保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最新颁布了《DB15/T 3382-2024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2024版DB15/T 3382马铃薯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2024版DB15/T 3382马铃薯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2,技术规程,第1张

《DB15/T 3382-2024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马铃薯产业标准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旨在引导马铃薯种植者采取绿色防控策略,有效遏制土传病害的发生与扩散,该规程全面涵盖了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的识别、监测、防治等多个方面,为种植者提供了科学、实用的防控技术指导。

规程核心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涵盖了马铃薯种植前、种植过程中以及收获后的土传病害绿色防控。

病害识别

规程详细阐述了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的症状、病原体及其传播途径,帮助种植者准确识别病害。

监测与预警

规程提出了马铃薯土传病害的监测方法,包括田间调查、病原检测等,并建立了预警机制,以便及时掌握病害发生动态。

防控措施

  1. 农业防治:强调合理轮作、间作,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积累;加强田间管理,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
  2.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制剂、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手段,降低病原菌数量。
  3. 物理防治:采用土壤消毒、覆盖膜、防虫网等物理方法,阻断病原菌传播途径。
  4.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

防控效果评价

规程提出了马铃薯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效果评价标准,包括病害发生程度、产量、品质等指标,便于种植者评估防控效果。

规程应用

提升种植者防控意识

通过广泛宣传《DB15/T 3382-2024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提高马铃薯种植者对土传病害的认识,增强防控意识。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规程中的绿色防控技术,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有利于推广和应用。

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降低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发生率,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确保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DB15/T 3382-2024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马铃薯种植者提供了科学、实用的防控技术,有助于提升马铃薯产业的整体水平,在实际应用中,种植者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防控措施,确保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