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794-2023 功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解析,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之道

团体标准 602
《DB36/T 1794-2023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深入解析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在工夫红茶加工中的应用,该规程融合了传统工艺的精髓与现代科技,旨在提升红茶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推动茶叶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茶叶产业的持续繁荣,红茶作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茶类,其加工技术亦日益受到关注,我国正式发布了《DB36/T 1794-2023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这一规程的出台,旨在规范红茶的加工流程,提升红茶的品质,助力红茶产业的稳健发展,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探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DB36/T 1794-2023 功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解析,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之道,DB36/T 1794-2023 功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解析,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之道,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DB36/T 1794-2023规程概览

《DB36/T 1794-2023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是由湖南省市场管理局颁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23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工夫红茶的原料标准、加工工艺、品质要求以及检验方法,旨在为红茶的加工过程提供规范指导,以提升红茶的整体品质。

原料要求

原料选择

选择符合国家茶叶质量标准的茶树鲜叶,确保原料新鲜、无病虫害、无污染。

原料等级

根据茶叶的嫩度、匀度、净度等指标,将原料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加工工艺

红茶的加工工艺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

萎凋

鲜叶摊放在萎凋槽或萎凋房内,通过自然或人工萎凋,使茶叶失水,降低水分含量。

揉捻

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破裂细胞释放茶汁,形成茶叶的形状。

发酵

揉捻后的茶叶堆放发酵,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红茶独特的香气和色泽。

干燥

发酵后的茶叶进行干燥,去除多余水分,达到规定的含水率。

质量要求

外观

工夫红茶色泽乌润,条索紧结,匀长。

汤色

茶汤红亮,香气馥郁。

滋味

滋味醇厚,回甘持久。

含水量

含水率应控制在7.0%以下。

检验方法

外观检验

观察茶叶的外观特征,如色泽、形状等。

汤色检验

用沸水冲泡茶叶,观察茶汤的颜色。

滋味检验

品尝茶汤的滋味,如醇厚、回甘等。

含水量检验

使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茶叶的含水率。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DB36/T 1794-2023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在传承传统红茶加工工艺的同时,引入了现代科技手段,如:

萎凋

采用萎凋槽或萎凋房进行萎凋,提高萎凋效率。

揉捻

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提升揉捻质量。

发酵

采用发酵槽或发酵房进行发酵,精确控制发酵程度。

干燥

使用烘干机进行干燥,提高干燥效率。

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DB36/T 1794-2023规程为红茶加工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助于提升红茶品质,推动红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DB36/T 1794-2023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红茶加工技术迈向新的高度,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规程融合了现代科技,为红茶加工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助力红茶品质的提升和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未来的红茶加工中,我们应积极贯彻这一规程,不断提升红茶品质,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红茶产品。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