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616-2019稻田生物质炭施用技术规程解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本文深入解析了《DB64/T 1616-2019稻田生物质炭施用技术规程》,详细阐述了其内容、意义及实施方法,旨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高稻田土壤质量,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稻田生物质炭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肥料,其施用技术的规范化对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将深入剖析《稻田生物质炭施用技术规程》(DB64/T 1616-2019),旨在为我国稻田生物质炭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稻田生物质炭施用技术规程》(DB64/T 1616-2019)是我国首个针对稻田生物质炭施用的技术规程,由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共同编制,该规程旨在规范稻田生物质炭的生产、加工、施用等环节,旨在提升稻田生物质炭的利用效率,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规程的主要内容
稻田生物质炭的定义
规程对稻田生物质炭进行了明确定义:以水稻秸秆、稻草等生物质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炭化等工艺处理,得到的富含高碳、结构良好、理化性质稳定的炭质产品。
稻田生物质炭的生产与加工
规程对稻田生物质炭的生产与加工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原料选择、炭化工艺、炭化设备、炭化温度、炭化时间等,规程还规定了稻田生物质炭的质量指标,如碳含量、灰分、水分、pH值等。
稻田生物质炭的施用技术
规程详细介绍了稻田生物质炭的施用技术,包括施用方式、施用量、施用时间等,具体如下:
(1)施用方式:稻田生物质炭可采用基施、追施、叶面喷施等方式施用。
(2)施用量: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产量目标等因素,确定稻田生物质炭的施用量,一般基施量为每亩200-500公斤,追施量为每亩100-200公斤。
(3)施用时间:稻田生物质炭的最佳施用时间为播种前或插秧后。
稻田生物质炭的施用效果
规程指出,稻田生物质炭的施用具有以下效果:
(1)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降低土壤酸度,提高土壤pH值,有利于作物生长。
(3)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4)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规程实施与推广
为推动《稻田生物质炭施用技术规程》的实施与推广,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稻田生物质炭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稻田生物质炭的生产、加工和施用。
(3)开展科技攻关,提高稻田生物质炭的生产技术和施用效果。
(4)加强监测评估,确保稻田生物质炭的施用安全。
《稻田生物质炭施用技术规程》(DB64/T 1616-2019)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稻田生物质炭的生产、加工和施用,有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