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567-2022规程解读,中重度盐碱地暗管排水排盐技术实践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4
DB15/T 2567-2022规程解读,针对中重度盐碱地,提出暗管排水排盐技术及配套改良措施,通过实践应用,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盐碱地治理已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中重度盐碱地由于土壤盐分含量高,对作物生长产生极大影响,实施有效的排水排盐及配套改良措施,对于改善盐碱地土壤环境、提升土地利用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最新发布的DB15/T 2567-2022《中重度盐碱地暗管排水排盐及配套改良措施技术规程》,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DB15/T 2567-2022规程解读,中重度盐碱地暗管排水排盐技术实践与应用,DB15/T 2567-2022规程解读,中重度盐碱地暗管排水排盐技术实践与应用,2022,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15/T 2567-2022规程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规范中重度盐碱地暗管排水排盐及配套改良措施的技术要求,该规程适用于我国中重度盐碱地的治理,涵盖了暗管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

暗管排水系统设计

暗管排水系统布局

暗管排水系统布局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确保系统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使土壤盐分得以及时排出。

暗管材料选择

暗管材料应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耐压性和抗老化性能,常用材料包括PVC、PE、HDPE等。

暗管间距和深度

暗管间距应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确定,一般建议为30-50米,暗管深度应低于地下水位,以确保排水效果。

暗管排水系统施工

施工准备

施工前,需对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

暗管铺设

暗管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确保暗管间距和深度符合要求;
  2. 暗管应平直,避免弯曲和扭曲;
  3. 暗管接口应牢固,防止渗漏。

排水沟施工

排水沟应与暗管相连,确保排水畅通,排水沟深度和宽度应根据排水量确定。

暗管排水系统运行与维护

运行管理

暗管排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排水沟的清理,防止淤塞。

保养

暗管排水系统应定期进行保养,包括清理淤泥、检查暗管接口、更换老化暗管等。

配套改良措施

土壤改良

针对盐碱地土壤,可采取以下改良措施:

  1. 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 施用酸性肥料,降低土壤pH值;
  3. 施用抗盐碱肥料,提高作物抗盐碱能力。

作物种植

选择耐盐碱作物进行种植,如棉花、玉米、大豆等。

实践与应用

DB15/T 2567-2022规程在我国多个盐碱地治理项目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

  1. 某地盐碱地治理项目,通过实施暗管排水系统,有效降低了土壤盐分含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2. 某地棉花种植基地,采用抗盐碱棉花品种,结合暗管排水系统,实现了棉花的高产稳产。

DB15/T 2567-2022《中重度盐碱地暗管排水排盐及配套改良措施技术规程》为我国盐碱地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暗管排水系统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并结合配套改良措施,实现盐碱地治理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