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420-2023红松球果种实害虫防治技术规范解析

团体标准 602
本文深入探讨了DB23/T 3420-2023《红松球果种实害虫防治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旨在为我国红松种植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指导,规范涵盖了害虫种类、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防治效果评估等方面,对红松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红松,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宝贵树种,其经济、生态价值举足轻重,近年来,红松球果种实害虫的爆发频次增加,对红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红松球果种实害虫防治技术规范》(DB23/T 3420-2023),本文将对此规范进行深入解析,以期为红松病虫害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DB23/T 3420-2023红松球果种实害虫防治技术规范解析,DB23/T 3420-2023红松球果种实害虫防治技术规范解析,2,2023,技术规范,第1张

《红松球果种实害虫防治技术规范》概述

《红松球果种实害虫防治技术规范》明确了防治目标、原则、方法及措施,旨在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防治手段,减轻害虫对红松资源的侵害,保障红松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规范主要内容

防治目标

规范明确提出,防治目标是: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将害虫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确保红松资源的安全与稳定。

防治原则

规范强调,红松球果种实害虫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科学合理,安全高效;
  •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 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防治方法

规范提出了以下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通过合理修剪、清除病残枝、控制林分密度等措施,降低害虫发生和传播;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体等生物资源,降低害虫种群数量;
  • 物理防治:利用光、热、声等物理因素,干扰害虫的繁殖和生长发育;
  •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控制害虫数量。

防治措施

规范对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

  • 加强监测,掌握害虫发生动态;
  • 开展病虫害普查,及时掌握红松病虫害发生情况;
  • 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 加强防治技术培训,提高防治人员素质;
  • 加强合作,引进国外先进防治技术。

《红松球果种实害虫防治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红松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确保红松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红松球果种实害虫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规范为指导,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研究,提高防治效果,为红松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作出积极贡献。

标签: 22023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