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708-2023,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助力丰收的关键手册
《DB42/T 708-2023 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是保障小麦丰收的关键指南,详细阐述了病虫害防控技术,旨在提升小麦产量与品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小麦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其产量与品质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小麦病虫害的频繁发生与扩散,对小麦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影响了产量与品质,为有效遏制小麦病虫害,确保丰收,我国正式发布了DB42/T 708-2023《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探讨该规程的背景、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规程背景
小麦病虫害的防控历来是我国小麦生产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农药残留以及抗药性等问题的影响,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愈发严重,给小麦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为了提升小麦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我国在2023年发布了DB42/T 708-2023《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防控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 科学用药,合理施药:依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确保农药使用的安全性。
- 加强监测,及时防治:强化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动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轻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防控措施
-
农业防治:
- 抗病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合理轮作:实施轮作制度,降低病虫害的积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水,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小麦的抗病性。
-
生物防治:
- 引入天敌:利用天敌生物防治小麦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 昆虫素利用:利用昆虫素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
-
物理防治:
- 虫网设置:在田间设置虫网,防止病虫害的侵入。
- 诱虫灯应用:利用诱虫灯吸引病虫害,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
化学防治:
- 高效农药选择: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 合理施药:根据农药的性能、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防治效果,合理施用农药。
实施意义
- 提升小麦产量与品质:通过有效防控小麦病虫害,降低损失,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障其丰收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合理施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DB42/T 708-2023《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小麦病虫害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群众应认真学习和贯彻规程,切实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控水平,为我国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