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22/T 3485-2023 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提供了一套绿色、高效的技术方案,规程详细介绍了晚疫病的识别、监测、防治方法,强调生态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旨在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马铃薯,作为我国粮食和蔬菜的重要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马铃薯晚疫病作为一种极具毁灭性的病害,对马铃薯的生产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正式颁布了《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22/T 3485-2023),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马铃薯种植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2023版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2023版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DB22/T 3485-2023《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读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绿色防控,涵盖预防、监测、防治及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

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手段,实现马铃薯晚疫病的绿色防控。
  2. 因地制宜,科学用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品种等条件,合理选择防治措施,力求降低农药使用量。
  3. 加强监测,及时防治:建立健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病害扩散。

防控措施

  1. 农业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抗病性强的马铃薯品种。
    • 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2.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利用捕食性、性天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 微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3. 物理防治

    •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传播。
    • 覆盖防治:采用地膜覆盖、银膜覆盖等物理方法,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害发生。
  4. 化学防治

    •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根据病情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 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科学用药,避免过度依赖化学防治。

监测与效果评价

  1. 监测方法

    • 田间调查:定期对马铃薯田进行田间调查,掌握病情发生动态。
    • 病原菌鉴定:对疑似病样进行病原菌鉴定,明确病害类型。
  2. 效果评价

    • 防治效果:根据防治前后的病情指数,评价防治效果。
    • 环境效益:评估防治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应用与推广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马铃薯种植者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推广示范:在马铃薯主产区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3.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害蔓延。
  4.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马铃薯绿色防控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种植者采用绿色防控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22/T 3485-2023)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实现马铃薯晚疫病的绿色防控,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