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解析,守护玉米丰产的关键策略

团体标准 601
《DB15/T 2954-2023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是保障玉米产量的重要文件,该规程详细解析了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技术,包括预防措施、发病监测、防治方法等,旨在减少病害发生,确保玉米产量稳定。

随着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玉米茎基腐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害,对玉米产量与品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遏制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与扩散,确保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最新发布了《DB15/T 2954-2023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旨在为玉米种植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

2023版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解析,守护玉米丰产的关键策略,2023版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解析,守护玉米丰产的关键策略,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玉米茎基腐病概述

玉米茎基腐病,亦称玉米根腐病或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症状为玉米茎秆基部腐烂,导致病株生长迟缓、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在我国多个玉米主产区均有此病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DB15/T 2954-2023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主要内容

防治原则

《DB15/T 2954-2023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明确指出,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即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从种植、管理、用药等多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玉米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2.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积累;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适时灌溉,防止田间积水。
  3.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如释放天敌昆虫、微生物菌剂等,降低病原菌数量。
  4.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具体用药如下:
    • 霉菌类: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
    • 真菌类:苯醚甲环唑、氟环唑等;
    • 杂菌类:咪鲜胺、咪唑菌酮等。

防治效果评价

根据《DB15/T 2954-2023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防治效果评价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病情指数:根据玉米茎基腐病发生程度,计算病情指数,评价防治效果;
  2. 产量:比较防治前后玉米产量,评价防治效果;
  3. 品质:检测防治前后玉米品质,评价防治效果。

《DB15/T 2954-2023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技术规程》为我国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指导,玉米种植者应认真学习并应用该规程,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风险,保障玉米产量与品质,相关部门应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玉米茎基腐病防治的认识,共同推动我国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