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小麦黄矮病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61/T 1673-2023小麦黄矮病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针对小麦黄矮病防控的技术规程,旨在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规程详细解读了病害的识别、监测、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旨在指导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有效控制小麦黄矮病的发生和蔓延。

随着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小麦黄矮病作为一种关键的病害,对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为了有效防控小麦黄矮病,确保小麦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61/T 1673-2023《小麦黄矮病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小麦黄矮病防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2023版小麦黄矮病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2023版小麦黄矮病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2,技术规程,创新,第1张

DB61/T 1673-2023《小麦黄矮病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在小麦黄矮病防控领域推出的首个地方标准,自2023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旨在通过一系列防控措施,显著降低小麦黄矮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从而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规程核心内容

病害识别与监测

规程详细阐述了小麦黄矮病的病原、症状、发病规律等关键信息,有助于农民和植保技术人员准确识别病害,规程还提出了包括田间调查、病原鉴定在内的多种病害监测方法,为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防控措施

  1. 农业防治:规程强调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优化播种期等农业措施,有效降低小麦黄矮病的传播风险。
  2. 物理防治:规程提倡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利用黄板诱杀传毒昆虫、防治害虫等,阻断病害的传播途径。
  3. 化学防治:规程明确了化学防治的适用范围、药剂选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确保化学防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防控效果评价

规程对小麦黄矮病防控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价,包括病害发生程度、产量损失等关键指标,便于农民和植保技术人员了解防控效果,调整防控策略。

规程应用与推广

加强宣传培训:各级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让农民和植保技术人员充分了解规程内容,掌握防控技术。

完善防控体系:各地应根据规程要求,建立健全小麦黄矮病防控体系,包括监测预警、防控技术指导、防控物资储备等,提升防控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针对小麦黄矮病防控技术难题,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新型防控技术和产品,提高防控效果。

严格执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小麦黄矮病防控工作的执法力度,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防止病害蔓延。

DB61/T 1673-2023《小麦黄矮病防控技术规程》为我国小麦黄矮病防控提供了有力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运用规程中的各项措施,有效降低小麦黄矮病的发生和危害,为小麦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