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
《DB52/T 1713.1-2023 解读》详细介绍了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特别是针对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该规程强调生态友好、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策略,包括病害识别、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合理应用,旨在保障桃树健康生长和果实品质。
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在我国,桃树作为一项重要的果树资源,其病虫害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果农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一难题,我国出台了DB52/T 1713.1-2023《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这一行业标准,其中第一部分针对主要病害制定了详细的防控措施,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帮助果农更熟练地掌握桃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DB52/T 1713.1-2023《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第一部分专注于桃树常见的主要病害,涵盖了桃炭疽病、桃黑星病、桃褐腐病等多种病害,该规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控手段,减少桃树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提升桃果的品质,从而保障果农的经济利益。
主要病害防控技术
桃炭疽病
桃炭疽病是影响桃树果实品质的常见病害,防控措施包括:
-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规划种植密度,确保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 清除病源: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并进行集中销毁或深埋处理。
- 化学防治:在病害初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
桃黑星病
桃黑星病严重威胁桃树的生长,防控措施有:
-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 清除病源: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并进行集中销毁或深埋处理。
- 化学防治:在病害初期,可使用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
桃褐腐病
桃褐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桃果品质,防控措施如下:
-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 清除病源: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并进行集中销毁或深埋处理。
- 化学防治:在病害初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释放赤眼蜂防治桃小食心虫,利用白僵菌防治桃炭疽病等。
物理防治
运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糖醋液诱杀等,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农业防治
通过调整栽培方式、优化田间管理等措施,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合理施肥等,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DB52/T 1713.1-2023《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第一部分为桃树主要病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在实际生产中,果农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品种等因素,依据规程要求,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桃树病虫害的发生,提升桃果品质,推动桃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