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规范解读及实际应用研究

团体标准 602
《DB37/T 4587-2023 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要求解读与应用探讨》一文深入解读了最新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标准,分析了其在提高麦田产量和抗逆性的应用,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技术实施要点,为麦田栽培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小麦作为我国关键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为了提升小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其抗逆性,DB37/T 4587-2023《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要求》标准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规范解读及实际应用研究,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规范解读及实际应用研究,2,现代化,2023,第1张

DB37/T 4587-2023标准概述

DB37/T 4587-2023《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要求》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的行业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内容。

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术语和定义

该标准明确了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中的关键术语和定义,如“抗逆性”、“栽培技术”等,为标准的执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要求

  1. 土壤要求:麦田土壤需具备良好的耕作性,有机质含量适中,pH值应保持在6.5-7.5之间。
  2. 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确保麦苗能够安全越冬。
  3. 机械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机械,确保作业效果。
  4. 栽培方法:根据土壤质地、播种密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如轮式、平板等。
  5. 作业强度:根据土壤质地、播种密度等因素,确定适宜的作业强度,确保作业效果。
  6. 水分管理: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水分适宜,增强小麦的抗逆性。

试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的试验方法,包括土壤耕作性测定、播种密度测定、效果测定、水分测定等。

检验规则

该标准规定了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的检验规则,包括抽样方法、检验项目、判定标准等。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该标准规定了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 提高小麦产量:通过实施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小麦根系发育,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2. 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3. 提升小麦抗逆性:通过合理的水分管理和作业强度,提高小麦的耐旱、耐寒、抗病能力。
  4. 推动农业现代化: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DB37/T 4587-2023《麦田机械抗逆栽培技术要求》的实施,为我国小麦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栽培方案,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标签: 2现代化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