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田残膜回收技术规范DB12/T 1185-2023深度解析
新标准DB12/T 1185-2023《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技术规范》对农田残膜回收作业提出明确要求,旨在提高回收效率和残膜资源利用率,规范涵盖回收机械选择、作业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减少白色污染。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田残膜污染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DB12/T 1185-2023《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技术规范》这一新标准,本文将围绕该标准的背景、核心内容、实施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标准背景
农田残膜,即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用薄膜在作物收获后遗留在土壤中的部分,由于残膜难以自然降解,长期累积会导致土壤结构恶化、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受阻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DB12/T 1185-2023《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技术规范》的发布,旨在规范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提升回收效率,减轻农田残膜污染。
适用范围
DB12/T 1185-2023《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技术规范》适用于我国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的规划设计、实施、监测与评价。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农田残膜、残膜回收机、残膜回收效果等关键术语和定义,为后续内容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技术要求
- 农田残膜回收机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具备一定的回收能力,确保回收效果。
- 农田残膜回收作业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和作业方式,避免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
- 回收作业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回收作业完成后,应对回收的残膜进行分类、整理和储存,为后续处理提供便利。
作业流程
- 作业准备:对农田残膜回收机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 作业实施:根据农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时机和作业方式,进行农田残膜回收作业。
- 作业结束:对回收的残膜进行分类、整理和储存,对作业区域进行清洁。
监测与评价
- 监测:对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如回收效率、残膜回收率等。
- 评价:对农田残膜回收作业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残膜回收率、土壤环境质量等。
实施意义
- 提高农田残膜回收效率:该标准的发布为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回收效率,减轻农田残膜污染。
- 保障农业生态环境:通过规范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有效减少农田残膜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促进农业现代化: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 提升农民环保意识:实施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技术规范,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工作。
DB12/T 1185-2023《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技术规范》新标准的发布,对于我国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积极宣传、推广和应用这一标准,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