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194-2023 滨海型盐碱地池塘大口黑鲈养殖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12/T 1194-2023 滨海型盐碱地池塘主养大口黑鲈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针对滨海盐碱地池塘养殖大口黑鲈的技术指南,该规程详细解读了养殖技术要点,包括池塘建设、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旨在提高大口黑鲈的养殖效率和成活率,适用于滨海盐碱地池塘养殖实践。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水产养殖技术亦日新月异,不断进步,滨海型盐碱地,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其开发利用潜力尤为巨大,大口黑鲈,作为一种珍贵的经济鱼类,在滨海型盐碱地池塘中的养殖,不仅经济效益显著,更对滨海型盐碱地的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国正式出台了DB12/T 1194-2023《滨海型盐碱地池塘主养大口黑鲈技术规程》,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详细解读,并针对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点进行深入探讨。

DB12/T 1194-2023 滨海型盐碱地池塘大口黑鲈养殖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DB12/T 1194-2023 滨海型盐碱地池塘大口黑鲈养殖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2,技术规程,创新,第1张

DB12/T 1194-2023《滨海型盐碱地池塘主养大口黑鲈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滨海型盐碱地池塘主养大口黑鲈的技术规范,该规程明确了滨海型盐碱地池塘主养大口黑鲈的技术要求、操作规范和管理措施,旨在提升大口黑鲈的养殖产量与品质,推动滨海型盐碱地资源的科学利用。

规程核心内容

池塘建设

  1. 池塘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光照充足的滨海型盐碱地,远离污染源。
  2. 池塘设计:池塘面积建议在0.5-2公顷之间,水深控制在1.5-2.5米,坡比在1:2-1:3之间。
  3. 池塘结构:设置进排水系统、增氧设施、饲料投喂区等必要设施。

鱼种选择与放养

  1. 鱼种选择:选用健康、无病害、体态健壮的大口黑鲈鱼苗。
  2.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和鱼种规格,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3. 放养时间:通常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放养。

投喂管理

  1. 饲料选择:选用优质、易消化的大口黑鲈专用饲料。
  2. 投喂方式:采用分次投喂,每日投喂2-3次。
  3. 投喂量:根据鱼种规格、生长阶段和水质状况,合理确定投喂量。

水质管理

  1. 水质监测:定期监测池塘水质,确保溶解氧、氨氮、亚盐等指标在适宜范围内。
  2. 水质调节:根据水质状况,采取换水、增氧、调节pH值等措施。
  3.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制剂、生物絮团等技术,控制池塘中的有害生物。

疾病防治

  1. 预防为主:加强鱼种引进、放养、饲养管理等环节的卫生防疫。
  2. 药物防治:在疾病发生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进行防治。
  3.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定期对大口黑鲈进行免疫接种。

规程应用注意事项

  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对DB12/T 1194-2023规程的认识,确保养殖技术的正确实施。
  2. 严格执行规程: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大口黑鲈的养殖质量和产量。
  3. 强化管理:加强对滨海型盐碱地池塘主养大口黑鲈的管理,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推广先进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广应用先进的大口黑鲈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DB12/T 1194-2023《滨海型盐碱地池塘主养大口黑鲈技术规程》为滨海型盐碱地池塘主养大口黑鲈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规程,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我们相信,大口黑鲈的养殖产量与品质将得到显著提升,滨海型盐碱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将得到有效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