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淮山地理标志农产品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45/T 2672-2023 地理标志农产品—金田淮山栽培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详细介绍了金田淮山栽培的标准化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升金田淮山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地理标志农产品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DB45/T 2672-2023《地理标志农产品——金田淮山栽培技术规程》的正式出台,为金田淮山的规范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将深入探讨金田淮山的地理标志背景、栽培技术规范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金田淮山地理标志农产品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金田淮山地理标志农产品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金田淮山的地理标志背景

金田淮山,别称金田山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金田镇的特色农产品,以其肉质细腻、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享有盛誉,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金田淮山于2012年荣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

金田淮山之所以品质卓越,与其生长环境密不可分,金田镇位于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雨量充足,土壤肥沃,为淮山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当地农民世代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栽培技术。

DB45/T 2672-2023 地理标志农产品——金田淮山栽培技术规程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金田淮山的栽培技术要求,涵盖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

选地与整地

金田淮山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沙壤土或壤土上种植,选地时,需远离污染源,确保生态环境良好,整地前,需深翻土壤,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确保土壤松软、肥沃。

播种

金田淮山采用无性繁殖,主要采用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具体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播种前,应对种苗进行消毒处理,提高成活率。

田间管理

  1. 施肥:金田淮山对肥料需求较高,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2. 水分管理:金田淮山喜湿润环境,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积水。
  3.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

金田淮山常见的病虫害有疫病、炭疽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主要采用轮作、间作、清洁田园等措施;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收获

金田淮山一般在播种后6个月左右收获,收获时,选择晴天,避免雨后收获,收获后,及时进行分级、包装,确保产品质量。

金田淮山栽培技术规程的应用前景

DB45/T 2672-2023《地理标志农产品——金田淮山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金田淮山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以下为金田淮山栽培技术规程的应用前景:

  1. 提高金田淮山品质: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金田淮山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2. 促进农民增收:金田淮山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3. 推动产业发展:金田淮山栽培技术规程的推广,有助于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扩大市场影响力:金田淮山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有助于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DB45/T 2672-2023《地理标志农产品——金田淮山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金田淮山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标准化生产的认识,推动金田淮山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