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化肥增效与氮磷减排技术规范深度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3
《DB32/T 4262-2022 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化肥增效及氮磷减排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旨在通过科学施肥和轮作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氮磷流失,保障太湖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规范详细阐述了稻麦轮作农田的施肥原则、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为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太湖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其稻麦轮作农田的化肥使用效率与氮磷减排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推动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化肥使用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DB32/T 4262-2022 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化肥增效及氮磷减排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规范》,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化肥增效与氮磷减排技术规范深度解析与应用,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化肥增效与氮磷减排技术规范深度解析与应用,202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规范》的背景与意义

太湖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稻麦产区,农田化肥的使用对粮食产量与品质有着决定性影响,过量使用化肥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引发土壤、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规范》的出台,旨在通过科学施肥、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化肥利用率等手段,实现稻麦轮作农田化肥的增效与氮磷减排。

《规范》的主要内容

化肥使用原则

《规范》明确了稻麦轮作农田化肥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1. 科学施肥:依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和化肥特性,合理确定施肥量、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
  2. 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推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结构。
  3. 氮磷平衡: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合理搭配氮磷肥,实现氮磷平衡。

化肥使用技术

《规范》对稻麦轮作农田化肥使用技术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

  1. 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2. 化肥深施:采用深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3. 缓释肥应用:推广缓释肥,减少化肥施用量。
  4. 水肥一体化: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化肥利用率。

氮磷减排技术

《规范》提出了以下氮磷减排技术:

  1. 优化种植结构:推广稻麦轮作、间作、套种等种植模式,提升土壤肥力。
  2. 合理施用有机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
  3. 推广生物肥料:利用生物技术,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
  4.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化肥流失。

《规范》的应用与推广

为推动《规范》的广泛应用,以下措施应予以实施: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农民对《规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稻麦轮作农田化肥增效及氮磷减排技术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3. 示范推广:选择典型地区和典型农户,开展示范推广活动,以点带面,推动《规范》的广泛应用。
  4. 监测评估: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对稻麦轮作农田化肥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

《DB32/T 4262-2022 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化肥增效及氮磷减排技术规范》的发布,为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化肥使用提供了科学指导,通过广泛应用《规范》,有助于实现稻麦轮作农田化肥增效及氮磷减排,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