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中花猪,传承与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猪种揭秘
《DB45/T 188-2004 桂中花猪》一文深入探讨了我国特色猪种桂中花猪的传承与发展,文章详细介绍了桂中花猪的起源、品种特征、饲养管理与繁殖技术,为保护和发展这一珍贵猪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我国广袤的畜禽资源库中,桂中花猪作为一种承载着悠久历史与独特品质的地方猪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DB45/T 188-2004,这部关于桂中花猪标准的文件,为其品种保护、繁育与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本文将围绕这一标准,对桂中花猪的起源、特性、保护与发展进行详尽阐述。
桂中花猪的起源
桂中花猪,源自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历史源远流长,据《广西通志》记载,桂中花猪的养殖历史可追溯至宋朝,自古以来,桂中花猪凭借其独特的体型、卓越的生产性能和上乘的肉质品质,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桂中花猪的特点
桂中花猪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 体型特征:体型适中,四肢强健,背腰平直,腹部丰满,臀部浑圆,体毛以黑白花为主,形成鲜明的花猪形象。
- 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优越,生长速度快,公猪体重可达120-150公斤,母猪体重可达100-130公斤,在适宜的饲养条件下,母猪年产仔数可达12-15头,成活率较高。
- 肉质品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脂肪分布均匀,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适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 抗病力强: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适合在多种环境中养殖。
桂中花猪的保护
面对现代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桂中花猪面临着品种退化、资源减少的困境,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特色猪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制定DB45/T 188-2004标准:该标准明确了桂中花猪的品种特征、繁殖技术、饲养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为桂中花猪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 建立保护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桂中花猪保护区,对桂中花猪进行集中养殖,加强品种保护。
- 推广养殖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向养殖户推广桂中花猪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 加强宣传:通过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桂中花猪的特点和营养价值,提高消费者对桂中花猪的认知度。
桂中花猪的发展
为推动桂中花猪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 品种改良:在保护桂中花猪原有优良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选育、杂交等方式,提高其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
- 扩大养殖规模: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引导,鼓励养殖户扩大桂中花猪养殖规模,提高市场供应量。
- 开发深加工产品:以桂中花猪肉为原料,开发各种深加工产品,如猪肉脯、腊肉、香肠等,提高产品附加值。
- 拓展市场:通过参加各类展会、举办品鉴活动等方式,拓宽桂中花猪的市场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桂中花猪作为我国特色猪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在DB45/T 188-2004标准的指导下,通过保护、改良和发展,桂中花猪必将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