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生产技术规程解读及实际应用研究

团体标准 601
《DB12/T 862-2019 水产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探讨》一文对水产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了解读,并探讨了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文章详细阐述了生产规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配制、发酵工艺等,同时分析了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调节水质、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指导。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产微生态制剂在优化水质、提升养殖效益、降低病害发生率等方面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乳酸菌,作为一类至关重要的微生态制剂,其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执行,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养殖成效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深入解读《水产微生态制剂 乳酸菌生产技术规程》(DB12/T 862-2019),并探讨其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广泛应用。

水产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生产技术规程解读及实际应用研究,水产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生产技术规程解读及实际应用研究,2,技术规程,第1张

DB12/T 862-2019 水产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作为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水产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生产的技术规程,DB12/T 862-2019于2019年正式发布并实施,该规程对乳酸菌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选取、菌种筛选、发酵工艺、质量控制、产品包装等关键环节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旨在规范乳酸菌生产,提升产品质量,确保水产养殖的安全。

DB12/T 862-2019 水产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生产技术规程解读

原料选择

依据DB12/T 862-2019,乳酸菌生产所选用的原料必须保证优质、新鲜、无污染,如乳制品、植物原料等,原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乳酸菌的发酵效果和产品质量。

菌种筛选

菌种筛选是乳酸菌生产的关键步骤,规程指出,应选择发酵性能优良、稳定性强、适应养殖环境能力佳的菌种,筛选过程中,需对菌种进行生物学特性、发酵性能、抗逆性等多方面的检测。

发酵工艺

发酵工艺是乳酸菌生产的核心,根据DB12/T 862-2019,发酵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菌种活化:将菌种接种至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
  2. 扩大培养: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至扩大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
  3. 发酵:将扩大培养后的菌种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
  4. 后处理:发酵完成后,对发酵液进行离心、浓缩、干燥等后处理,得到乳酸菌制剂。

质量控制

DB12/T 862-2019对乳酸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菌种纯度、发酵液活力、蛋白质含量、pH值、水分含量等指标,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产品包装

规程规定,乳酸菌产品包装应采用密封、防潮、防腐的容器,并标注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DB12/T 862-2019 水产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生产技术规程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改善水质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醋酸等有机酸,能够降低水体pH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提高养殖效益

乳酸菌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减少病害发生

乳酸菌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降低水产动物发病率,减少病害损失。

促进生态环境修复

乳酸菌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DB12/T 862-2019《水产微生态制剂 乳酸菌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规范乳酸菌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水产养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充分发挥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