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9/T 0006-2023 无明矾马铃薯粉条加工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导
本规程解读了无明矾马铃薯粉条加工技术,详细阐述了原料选择、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规程旨在提高无明矾马铃薯粉条的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的关注日益升温,无明矾马铃薯粉条凭借其健康与营养的双重优势,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进一步规范无明矾马铃薯粉条的加工技术,确保产品质量,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无明矾马铃薯粉条加工技术规程》(DB1509/T 0006-2023),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无明矾马铃薯粉条加工技术规程》(DB1509/T 0006-2023)是我国首个针对无明矾马铃薯粉条加工的技术规范,旨在对无明矾马铃薯粉条的加工流程进行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该规程涵盖了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以及检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原料要求
- 马铃薯:应选用新鲜、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马铃薯,其淀粉含量需达到16%以上。
- 水:水质需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辅助剂:禁止使用明矾等有害物质,可选用食品级抗结剂、稳定剂等。
生产工艺
- 原料处理:对马铃薯进行清洗、去皮、切块,浸泡于清水中,然后磨浆。
- 浆液制备:对磨好的浆液进行过滤、沉淀,去除杂质。
- 粉浆制备:将沉淀后的浆液调浆、打浆,使淀粉颗粒充分分散。
- 粉条成型:将粉浆倒入成型模具,通过挤压、切割等工艺制成粉条。
- 烘干:将成型后的粉条进行烘干,使其水分降至12%以下。
- 包装:对烘干后的粉条进行包装,确保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质量要求
- 外观:粉条表面光滑,无杂质,色泽正常。
- 感官:粉条口感劲道,无异味,无杂质。
-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不高于12%,淀粉含量不低于60%,蛋白质含量不高于2%。
- 微生物指标:符合GB478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
检验方法
- 外观、感官检验:采用目测、嗅觉、味觉等方法进行。
- 理化指标检验:采用GB/T5009.9《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等方法进行。
- 微生物指标检验:采用GB478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等方法进行。
实际应用
《无明矾马铃薯粉条加工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无明矾马铃薯粉条行业具有深远意义:
- 提升产品质量:规范加工技术,降低不合格产品比例,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 保障食品安全:严格原料要求,确保产品无有害物质,保障消费者健康。
- 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无明矾马铃薯粉条行业向健康、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 提升行业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无明矾马铃薯粉条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为无明矾马铃薯粉条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相关企业和从业者应认真贯彻执行该规程,共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无明矾马铃薯粉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