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1868-2013标准指导下的白凤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应用解析

团体标准 601
本规程解析了DB22/T 1868-2013标准下白凤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详细阐述了无公害生产原则、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产品质量控制等内容,旨在指导白凤菜生产者实现无公害、安全、健康的蔬菜生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无公害农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白凤菜,以其丰富的营养和鲜美的口感,备受青睐,制定和实施白凤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基于DB22/T 1868-2013标准,对白凤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DB22/T 1868-2013标准指导下的白凤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应用解析,DB22/T 1868-2013标准指导下的白凤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应用解析,2,技术规程,第1张

DB22/T 1868-2013标准概述

DB22/T 1868-2013,即《无公害农产品 白凤菜生产技术规程》,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该标准旨在规范白凤菜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它涵盖了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运输与储存等六个关键环节。

白凤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解析

产地环境

依据DB22/T 1868-2013标准,白凤菜的产地需选择生态环境优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水条件良好的区域,产地应远离工业污染,确保土壤、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满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种苗选择

白凤菜应选用经过精选和消毒处理的优质种苗,在种苗繁育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病虫害,确保种苗质量,消毒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栽培管理

  1. 整地与施肥:白凤菜栽培地需进行深翻,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施肥量需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量等因素确定。
  2. 播种与定植:白凤菜可采用播种或育苗移栽的方式,播种量控制在每亩1.5-2.0公斤,育苗移栽时,苗龄控制在40-50天,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移栽。
  3. 田间管理:白凤菜生长期间,需适时浇水、除草、追肥,浇水应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保持土壤湿润,除草可采用人工或化学除草,化学除草时应选用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追肥应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磷、钾肥。

病虫害防治

白凤菜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防治措施包括:

  1.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
  2.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黑光灯等物理方法诱虫。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4.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采收与包装

白凤菜采收应在晴天进行,选择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采收后,进行分级、清洗、包装,确保产品质量。

运输与储存

白凤菜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通风、防潮、防晒,储存时,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场所,避免堆放过高,防止挤压损伤。

白凤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白凤菜产量与品质

遵循DB22/T 1868-2013标准,加强白凤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白凤菜的产量与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保障消费者健康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农药残留,保障消费者健康。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遵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B22/T 1868-2013标准下白凤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提高白凤菜产量与品质、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白凤菜生产质量。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