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976-2024标准引领,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革新,开启茶叶品质提升新纪元
《DB36/T 1976-2024 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动茶叶产业升级,提高针形红茶加工技术水平,开启提升茶叶品质的新篇章。
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机械化加工技术在茶叶生产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形红茶作为我国茶叶市场中的佼佼者,其加工技术的现代化与规范化显得尤为关键,为此,我国正式颁布了《DB36/T 1976-2024 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旨在推动茶叶产业升级,提升针形红茶的品质,本文将从规程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规程背景
针形红茶作为我国茶叶市场上的重要品种,凭借其独特的香气、醇厚的滋味和丰富的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传统的手工加工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积极探索针形红茶的机械化加工技术,并逐步形成了相应的技术规程。
《DB36/T 1976-2024 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等关键术语的定义,为规程的实施提供了标准。
- 加工工艺流程:规定了针形红茶的机械化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选择、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筛选、包装等环节。
- 设备要求:对加工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 操作规程:明确了各环节的操作要求,包括原料处理、设备操作、温度控制、时间控制等,确保加工品质。
- 质量控制:规定了针形红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等质量要求,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 安全生产:强调了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生产安全。
规程意义
《DB36/T 1976-2024 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提高生产效率:机械化加工技术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 提升产品质量:规范化的加工工艺和设备要求,有助于提高针形红茶的品质稳定性,满足消费者需求。
- 推动产业升级:机械化加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茶叶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 促进就业:随着机械化加工技术的普及,茶叶加工行业的就业岗位将得到增加,为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
- 保护生态环境:机械化加工技术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DB36/T 1976-2024 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针形红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规程,推动茶叶产业迈向更高水平,为我国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