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藠头大棚栽培,DB36/T 1975-2024规程引领产业升级新纪元

团体标准 601
《DB36/T 1975-2024 藠头大棚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推动藠头产业标准化种植,助力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种植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藠头,作为一类营养价值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的蔬菜,其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围绕《DB36/T 1975-2024 藠头大棚栽培技术规程》展开论述,探讨如何运用标准化种植技术,有效提升藠头的产量与品质,进而推动藠头产业的持续发展。

标准化藠头大棚栽培,DB36/T 1975-2024规程引领产业升级新纪元,标准化藠头大棚栽培,DB36/T 1975-2024规程引领产业升级新纪元,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36/T 1975-2024 藠头大棚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DB36/T 1975-2024 藠头大棚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藠头大棚栽培的行业标准,自2024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藠头大棚栽培技术,提升藠头的产量与品质,推动藠头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藠头大棚栽培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选地与整地

依据《DB36/T 1975-2024》规程,藠头大棚栽培需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条件良好、土壤肥沃的田地,整地前,需进行土壤消毒,确保无病虫害,整地后,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为藠头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藠头品种,并对其进行消毒、浸种、催芽等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大棚搭建与保温

根据规程要求,大棚采用拱形结构,跨度8-10米,高度2.5-3米,材料选择耐老化、透光性好的材料,冬季加强保温措施,如覆盖草帘、增加地膜等。

栽植与田间管理

栽植时间一般在春季,选择晴天进行,栽植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水分管理遵循“见干见湿”原则,施肥需根据藠头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情况进行调整,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

收获与加工

藠头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当地上部分枯萎时即可采收,收获后,及时进行分级、清洗、晾晒等加工处理,以提高产品品质。

标准化种植技术对藠头产业的影响

提高产量与品质

通过《DB36/T 1975-2024》规程的标准化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藠头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降低生产成本

标准化种植技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藠头产业的竞争力。

促进产业升级

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藠头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藠头产量和品质,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DB36/T 1975-2024 藠头大棚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为藠头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藠头产业整体水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