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771-2024规程解读,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革新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23/T 3771-2024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规程》解析显示,该规程在传统水田大豆栽培基础上进行革新,推广旱作大豆种植技术,规程详细阐述了土壤改良、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该规程有助于提升大豆种植效率,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愈发受到重视,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栽培技术的创新对于提升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DB23/T 3771-2024《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规程》正式发布,为水改旱大豆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大豆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23/T 3771-2024规程解读,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革新与应用,DB23/T 3771-2024规程解读,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革新与应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规程背景

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旨在响应国家关于农业节水、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号召,通过优化大豆栽培技术,减少水分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水改旱大豆栽培,涵盖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栽培季节

水改旱大豆栽培应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一般以春末夏初为佳。

土壤选择与处理

  1. 土壤选择: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
  2. 土壤处理:深耕、松土,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种子处理

  1. 种子选择:选用优质大豆,确保发芽率。
  2. 种子消毒:播种前进行消毒,预防病虫害。

播种技术

  1. 播种深度:一般保持在2-3厘米。
  2.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播种密度。

水分管理

  1. 播种前灌水:播种前进行灌水,保证发芽所需水分。
  2. 播种后管理: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

肥料施用

  1. 底肥: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提高土壤肥力。
  2. 追肥:根据大豆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磷、钾肥。

病虫害防治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2.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合理防治病虫害。

收获与储藏

  1. 收获时间:大豆成熟后及时收获。
  2. 储藏: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进行储藏。

规程实施与效果

实施方法

  1. 加强宣传培训:普及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规程,提高种植者技术水平。
  2. 示范推广:在适宜地区开展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示范,总结经验。
  3. 技术指导:针对实际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实施效果

  1. 提高产量: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大豆产量。
  2. 降低水分消耗:优化水分管理,降低水分消耗。
  3. 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大豆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DB23/T 3771-2024《水改旱大豆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水改旱大豆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提高大豆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不断优化栽培技术,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