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772-2024标准解析,寒地高油酸大豆种质资源鉴定技术新规程

团体标准 602
本文深入解析了最新的DB23/T 3772-2024标准,详细阐述了寒地高油酸大豆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技术规程,标准旨在提升寒地大豆油酸含量,优化品种筛选,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加剧,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寒地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高油酸大豆作为优质食用油原料,因其卓越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升寒地高油酸大豆的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颁布了DB23/T 3772-2024标准——《寒地高油酸大豆种质资源筛选鉴定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从事相关研究及生产实践的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DB23/T 3772-2024标准解析,寒地高油酸大豆种质资源鉴定技术新规程,DB23/T 3772-2024标准解析,寒地高油酸大豆种质资源鉴定技术新规程,2,技术规程,试验方法,第1张

标准背景

  1. 寒地大豆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对高油酸大豆的需求不断攀升。
  2. 高油酸大豆富含营养,具备优异的抗氧化和加工性能,市场潜力巨大。
  3. 制定寒地高油酸大豆种质资源筛选鉴定技术规程,有助于提升寒地大豆的整体产量与品质。

适用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寒地高油酸大豆种质资源筛选鉴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数据处理及报告编写规范,适用于寒地高油酸大豆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和评价。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以下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定:

  1. 寒地高油酸大豆:指在寒地种植,籽粒中油酸含量超过60%的大豆品种。
  2. 种质资源:指具有遗传多样性、适应性和利用价值的大豆遗传材料。
  3. 筛选鉴定:指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分类、评价和选择。

技术要求

  1. 种质资源收集:广泛收集具有高油酸性状的寒地大豆种质资源,包括野生大豆、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
  2. 田间试验:在适宜的寒地大豆种植区域,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田间试验,观察其生长习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
  3. 室内分析:对田间试验中表现优异的种质资源进行室内分析,测定其油酸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等指标。
  4. 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筛选出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估其遗传背景。

试验方法

  1. 田间试验:按照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多个处理,每个处理种植一定数量的种质资源。
  2. 室内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酸含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成。
  3. 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

  1. 数据处理: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2. 报告编写:按照本标准要求,编写寒地高油酸大豆种质资源筛选鉴定报告,包括试验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标准实施与展望

标准实施

  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标准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建立寒地高油酸大豆种质资源数据库,为育种和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3. 推动寒地高油酸大豆育种研究,培育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

随着DB23/T 3772-2024标准的深入实施,我国寒地高油酸大豆种质资源筛选鉴定工作将取得显著成效,应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寒地高油酸大豆产业发展,为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DB23/T 3772-2024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为我国寒地高油酸大豆种质资源筛选鉴定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我国食用油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