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34/T 4880.1-2024,食安安徽品牌评价体系首部通则
《DB34/T 4880.1-2024 食安安徽品牌评价第1部分:通则》详细阐述了食安安徽品牌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原则、指标体系、评价程序和方法等,旨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促进安徽食品品牌发展。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持续进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塑造优质的品牌形象,安徽省在2024年正式发布了《食安安徽》品牌评价标准(DB34/T 4880.1-2024),本文将深入剖析该标准的第1部分:通则,旨在为食品企业、相关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困扰,为应对这一挑战,安徽省积极探索创新食品安全模式,将品牌建设与食品安全紧密结合,出台了《食安安徽》品牌评价标准,该标准旨在引导食品企业强化质量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标准主要内容
《食安安徽》品牌评价标准第1部分:通则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
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食安安徽”品牌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以下规范性文件:
-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GB 2763《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
- GB 2762《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
- GB 2761《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以下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定:
- 食品安全:指食品中不含有对健康有害的物质,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 食安安徽:指在安徽省生产的,具有“食安安徽”品牌标识的食品;
- 评价对象:指在安徽省生产的食品企业及其产品,包括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标签等方面;
- 评价方法:采用抽样检验、数据分析等方法;
- 评价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评价程序
- 企业申报:符合评价条件的企业向所在地市场部门提出申报;
- 资料审核:市场部门对申报企业的资料进行审核;
- 现场检查:市场部门对申报企业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现场检查;
- 抽样检验:市场部门对申报企业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 评价:根据抽样检验结果,对申报企业进行评价;
- 公示: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标准实施与管理
实施主体
《食安安徽》品牌评价标准由安徽省市场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管理
市场部门对《食安安徽》品牌评价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食安安徽》品牌评价标准第1部分:通则的发布,标志着安徽省食品安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该标准为食品企业、相关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安徽省食品安全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