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田粉条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新规DB5115/T 66-2024标准解析

团体标准 601
DB5115/T 66-2024标准解读聚焦羊田粉条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新规,规范羊田粉条生产,确保其地理标志产品品质,标准涵盖原料、加工、包装等方面,提升羊田粉条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日益丰富,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追求亦日益提升,为此,我国正式发布了DB5115/T 66-2024《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羊田粉条》标准,为羊田粉条这一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更为严格的质量保障,本文将为您深入解读这一新标准,揭示羊田粉条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的具体内容。

羊田粉条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新规DB5115/T 66-2024标准解析,羊田粉条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新规DB5115/T 66-2024标准解析,2,标准解读,食品安全,第1张

背景介绍

羊田粉条,又名羊角粉、羊角粉条,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独具特色的传统食品,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朝时期便有相关记载,羊田粉条选用优质红薯淀粉为原料,经过精心制作,口感滑嫩、弹性十足、煮不糊汤、易于消化,为了保护和提升羊田粉条的品牌价值,保障消费者权益,家界市桑植县制定了DB5115/T 66-2024《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羊田粉条》标准。

标准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DB5115/T 66-2024《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羊田粉条》适用于桑植县行政区域内生产、加工、销售的羊田粉条。

原料要求

羊田粉条以优质红薯淀粉为原料,要求红薯淀粉的纯度≥95%,无杂质、无霉变、无农药残留。

生产工艺要求

羊田粉条的生产工艺应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料:选用优质红薯淀粉,进行筛选、清洗、浸泡、研磨等处理。
  2. 配料:将处理好的红薯淀粉与适量的水、食盐、明矾等辅料混合均匀。
  3. 熟化:将混合好的物料在特定温度、湿度下熟化,使其具有一定的粘度和弹性。
  4. 成型:将熟化好的物料通过挤压、切割等工艺,制成一定规格的粉条。
  5. 干燥:将成型后的粉条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含量达到标准要求。
  6. 包装:将干燥后的粉条进行包装,确保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质量要求

  1. 感官要求:羊田粉条外观应呈白色或微黄,质地均匀,无杂质、无霉变、无异味。
  2.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15%,蛋白质含量≥2%,灰分含量≤1.5%,淀粉含量≥95%。
  3. 卫生指标:应符合GB 2719《食品安全标准 食用淀粉》的要求。

标识和包装要求

羊田粉条产品标识应清晰、规范,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生产许可证号、执行标准等,包装应采用食品级材料,防止污染,确保产品安全。

DB5115/T 66-2024《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羊田粉条》标准的发布,为羊田粉条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标准从原料、生产工艺、质量要求、标识和包装等方面对羊田粉条进行了全面规范,有助于提升羊田粉条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优质、安全、放心的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