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食品追溯新规范,DB33/T 310024.2-2024 解读与展望
《DB33/T 310024.2-2024》解读开启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数据元规范新篇章,规范食品和农产品追溯数据,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提升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质量水平,长三角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24年正式颁布并实施《DB33/T 310024.2-2024 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 第2部分:数据元》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DB33/T 310024.2-2024 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 第2部分:数据元》是长三角地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旨在规范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数据元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应用,从而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数据元定义
数据元是追溯体系中最基础的单元,它涵盖了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本标准对数据元的定义、分类、编码、属性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规定,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元分类
根据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特性,数据元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基本类: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等。
- 生产类:包括生产者名称、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号等。
- 流通类:包括销售商名称、销售地址、销售许可证号等。
- 检验检测类:包括检验检测机构名称、检验检测项目、检验检测结果等。
- 追溯类:包括追溯码、追溯路径、追溯时间等。
数据元编码
为了便于数据交换和共享,本标准采用通用的ISO/IEC 15459标准对数据元进行编码,确保数据元在全球范围内的互操作性。
数据元属性
数据元属性包括数据元名称、数据元类型、数据元长度、数据元值域等,本标准对数据元属性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数据元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标准实施意义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实施《DB33/T 310024.2-2024》标准,有助于提高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促进食品产业链协同发展
本标准有助于推动食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提升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
保障消费者权益
通过实施该标准,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查询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检验检测等信息,有效保障自身权益。
《DB33/T 310024.2-2024 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 第2部分:数据元》标准的实施,标志着长三角地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未来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积极贯彻落实该标准,共同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贡献力量,我们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长三角地区的食品安全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