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食品追溯标准DB34/T 310024.1-2024解读与实施策略分析

团体标准 602
《DB34/T 310024.1-2024 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 第1部分》解读与实施路径探讨,旨在提升长三角地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该标准详细阐述了追溯体系构建、数据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内容,为食品安全追溯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引起广泛关注,为了提升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长三角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24年正式推出DB34/T 310024.1-2024《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 第1部分:通则》(以下简称《通则》),本文将对该《通则》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实施的具体路径。

长三角食品追溯标准DB34/T 310024.1-2024解读与实施策略分析,长三角食品追溯标准DB34/T 310024.1-2024解读与实施策略分析,2,食品安全,安全管理,第1张

DB34/T 310024.1-2024《通则》概述

《通则》旨在规范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该《通则》明确了追溯的基本要求、追溯体系架构、追溯数据采集与传输、追溯查询与利用、追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则》解读

追溯基本要求

《通则》要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追溯体系,确保追溯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可追溯,追溯信息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生产者名称、生产地址、销售者名称、销售地址、产品规格、产品标准、检验检测报告等。

追溯体系架构

《通则》明确了追溯体系架构,包括数据采集、传输、查询、利用、安全管理五个方面,数据采集是基础,传输是保障,查询是手段,利用是目的,安全管理是保障。

追溯数据采集与传输

《通则》要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按照规定采集追溯数据,并确保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追溯数据采集可通过标签、二维码、条形码等方式实现,传输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确保传输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追溯查询与利用

《通则》规定,消费者、机构等有权查询追溯信息,查询者可通过互联网、APP等途径查询追溯信息,查询结果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生产者名称、生产地址、销售者名称、销售地址、产品规格、产品标准、检验检测报告等。

追溯安全管理

《通则》强调,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加强追溯安全管理,确保追溯信息不被泄露、篡改、损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追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修复漏洞,确保追溯信息的安全。

实施路径探讨

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

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追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培训,使其掌握追溯技术,提高追溯数据采集、传输、查询、利用等能力。

完善追溯体系建设

政府部门应推动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追溯体系,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追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实现追溯信息共享。

强化监管与执法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对违反追溯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追溯制度的有效实施。

推动追溯应用

政府部门应鼓励消费者使用追溯,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关注,推动追溯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领域的应用,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DB34/T 310024.1-2024《通则》的实施对于保障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强化监管与执法、推动追溯应用等措施,有望提升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