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36/T 874-2024,大水面鲢鳙增养殖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1
《DB36/T 874-2024大水面鲢鳙增养殖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提升大水面鲢鳙养殖技术,规程详细阐述了养殖环境、苗种选择、放养密度、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方面的规范,旨在提高养殖效益,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大水面鲢鳙增养殖模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为规范这一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益,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我国于2024年正式颁布了《大水面鲢鳙增养殖技术规程》(DB36/T 874-202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解析DB36/T 874-2024,大水面鲢鳙增养殖技术规程,解析DB36/T 874-2024,大水面鲢鳙增养殖技术规程,2,技术规程,养殖技术,第1张

《大水面鲢鳙增养殖技术规程》对鲢鳙在大水面增养殖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涵盖了养殖环境、鱼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水质调控等多个方面,该规程旨在我国大水面鲢鳙增养殖生产中推广应用,以实现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规程主要内容解读

养殖环境

  1. 水源:要求养殖水源水质清洁,无污染,pH值保持在6.5-8.5之间,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
  2. 底质:以沙质或泥沙质为宜,水深2-5米,底质清洁,无有毒有害物质。
  3. 水温:适宜水温为18-30℃,最佳水温为25-28℃。

鱼种放养

  1. 鱼种选择:选择健康、无病害、规格整齐的鲢鳙鱼种,体重应在50-100克之间。
  2. 放养密度:根据养殖环境、水质状况和饲料供应等因素,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1000-1500尾。
  3. 放养时间:春季和秋季是鲢鳙放养的最佳时期,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开始放养。

饲养管理

  1. 饲料:选用优质鲢鳙饲料,根据鱼种生长阶段和水质状况调整饲料配方。
  2. 投喂: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以鱼种吃食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
  3. 巡塘: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种活动、摄食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病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2. 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制剂、生物絮团等生物方法防治病害。
  3. 药物防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合理使用渔药,避免药物残留。

水质调控

  1. 溶解氧:保持水体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避免缺氧。
  2. 氨氮、亚盐:定期检测氨氮、亚盐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 pH值:保持水体pH值在6.5-8.5之间。

规程应用注意事项

  1. 加强宣传培训:加大对DB36/T 874-2024《大水面鲢鳙增养殖技术规程》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对规程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2. 科学规划养殖: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养殖规模,合理配置养殖设施。
  3. 强化技术指导: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养殖效益。
  4. 注重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大水面鲢鳙增养殖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大水面鲢鳙增养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规程,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为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