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36/T 843个人病防护用品配备规范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DB36/T 843-2024个人病防护用品配备规范解读与应用》详细解读了个人病防护用品的配备规范,从防护用品的分类、选用、使用、维护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个人病防护用品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实用指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病危害问题愈发凸显,为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不断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DB36/T 843-2024《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规范》作为我国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的关键标准,对用人单位和个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帮助用人单位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DB36/T 843-2024规范概述
DB36/T 843-2024规范是我国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明确用人单位和个人在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方面的具体要求,该规范自2024年起正式实施,适用于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DB36/T 843-2024规范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等。
- 化学因素:如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蒸汽、雾滴等。
-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 物理性因素:如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等。
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要求
物理因素防护用品
- 噪声防护:佩戴耳塞、耳罩等。
- 振动防护:佩戴防振手套、防振鞋等。
- 高温防护:佩戴隔热服、隔热手套等。
- 低温防护:佩戴保温服、保温手套等。
- 辐射防护:佩戴防辐射服、防辐射眼镜等。
化学因素防护用品
- 粉尘防护:佩戴防尘口罩、防尘帽等。
- 有毒有害气体防护:佩戴防毒面具、防毒手套等。
- 蒸汽、雾滴防护:佩戴防蒸汽眼镜、防蒸汽口罩等。
生物因素防护用品
- 细菌、病毒防护:佩戴防护服、防护口罩等。
- 真菌防护:佩戴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物理性因素防护用品
- 机械伤害防护: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 爆炸防护: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 火灾、爆炸防护:佩戴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规范应用注意事项
- 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为劳动者配备符合DB36/T 843-2024规范的防护用品。
- 用人单位应定期对防护用品进行维护、保养和更换,确保其性能良好。
- 劳动者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不得擅自拆卸、修改或丢弃。
- 用人单位应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提高其职业病防护意识。
DB36/T 843-2024《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规范》的实施,为用人单位和个人提供了明确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要求,通过规范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用人单位和个人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范,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