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防治新标准DB36/T 884-2024解读与实操手册
《DB36/T 884-2024 稻曲病防治技术规程》提供稻曲病防治的全面指南,涵盖病害识别、防治措施及实施步骤,旨在提高稻曲病防治效果,保障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与农民的经济收益,稻曲病,作为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对水稻产量与品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治稻曲病,确保水稻生产安全,我国正式颁布了DB36/T 884-2024《稻曲病防治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并附上实施指南,旨在为水稻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6/T 884-2024《稻曲病防治技术规程》概述
DB36/T 884-2024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稻曲病防治的行业标准,自2024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详细阐述了稻曲病的防治原则、防治方法、防治药剂及其施用技术,旨在指导水稻种植者科学、合理地防治稻曲病,从而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
稻曲病防治原则
- 综合防治:稻曲病防治应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策略。
- 预防为主:在稻曲病发生初期,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 适时防治:根据稻曲病的发生规律,适时进行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 安全高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在保障防治效果的同时,确保人畜安全和环境友好。
稻曲病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稻曲病的水稻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害发生。
- 合理轮作:实行水旱轮作,降低稻曲病病原菌的积累。
-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稻曲病发生。
生物防治
- 利用稻曲病天敌:引入稻曲病天敌,如稻曲病菌蚊、稻曲病菌蝇等,降低稻曲病发生。
-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白僵菌、绿僵菌等,抑制稻曲病病原菌的生长。
化学防治
- 选用高效防治药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如苯醚甲环唑等。
- 合理施用:根据稻曲病发生情况,适时施用防治药剂,确保防治效果。
稻曲病防治实施指南
预防措施
- 选用抗病品种:在水稻播种前,选择抗稻曲病的水稻品种。
- 合理轮作:实行水旱轮作,降低稻曲病病原菌的积累。
-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稻曲病发生。
防治措施
- 监测病情: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定期监测稻曲病发生情况,及时发现病情。
- 适时防治:根据稻曲病发生规律,适时施用防治药剂,确保防治效果。
- 合理施用防治药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按照规程要求施用。
- 防治效果评价:在防治过程中,定期评价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DB36/T 884-2024《稻曲病防治技术规程》为我国稻曲病防治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水稻种植者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稻曲病发生,保障水稻产量与品质,为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