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950-2024,茶园低温冻害防控技术规程,助力茶叶产业稳定发展

团体标准 601
《DB36/T 1950-2024 茶园低温冻害防控技术规程》旨在有效防控茶园低温冻害,保障茶叶产业稳定发展,规程详细介绍了冻害预防、监测、应急处理等关键技术,为茶叶种植者提供科学指导,确保茶叶产量与品质。

茶叶,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产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蓬勃发展,茶叶产业在我国农业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茶叶在生长过程中,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这不仅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威胁着茶叶产业的稳定发展,为此,我国制定了《茶园低温冻害防控技术规程》(DB36/T 1950-2024),旨在通过科学、实用的防控技术,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茶叶产业的影响,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茶叶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6/T 1950-2024,茶园低温冻害防控技术规程,助力茶叶产业稳定发展,DB36/T 1950-2024,茶园低温冻害防控技术规程,助力茶叶产业稳定发展,2,技术规程,第1张

DB36/T 1950-2024规程概述

《茶园低温冻害防控技术规程》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共同编制,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规程针对我国南方茶叶主产区,对茶园低温冻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茶叶种植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防控技术。

茶园低温冻害成因及危害

成因

茶园低温冻害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气候因素:南方茶叶主产区冬季气温较低,山区和丘陵地带夜间气温易降至冰点以下。
  2. 土壤因素:土壤含水量过高,夜间气温下降时,土壤热量散失过快,导致茶园温度迅速降低。
  3. 茶叶品种因素:不同茶叶品种对低温冻害的抵抗力不同,一些对低温敏感的品种易受冻害。

危害

茶园低温冻害对茶叶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具体表现为:

  1. 叶片受损:低温冻害导致叶片细胞液凝固,叶片变黄、枯萎,严重时叶片脱落。
  2. 枝条受损:低温冻害导致枝条木质部冻裂,枝条枯死。
  3. 根受损:低温冻害导致根活力下降,吸收功能减弱,影响茶叶生长。
  4. 产量下降:低温冻害导致茶叶生长周期延长,产量降低。

DB36/T 1950-2024规程防控措施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茶叶品种特性,选择抗寒性较强的茶叶品种,降低低温冻害风险。

土壤管理

  1. 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温能力。
  2. 水分管理:冬季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过于干燥,提高土壤保温能力。

冬季防护

  1. 覆盖保温:在茶园地表覆盖稻草、秸秆等材料,提高土壤保温能力。
  2. 树干涂白:用石灰水涂抹茶树主干,减少热量散失,降低冻害风险。

冻前预防

  1. 加强观测: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低温冻害预警。
  2. 提前灌溉:在低温来临前,对茶园进行灌溉,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保温能力。

冻后处理

  1. 修剪:及时修剪冻害枝条,促进茶树恢复生长。
  2. 施肥:冻害后,及时补充肥料,提高茶树生长活力。

《茶园低温冻害防控技术规程》为茶叶种植者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的防控技术,有助于降低低温冻害对茶叶产业的影响,茶叶种植者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规程要求,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保障茶叶产业稳定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