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608-2024解析,黑土地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规程全解读

团体标准 602
《DB15/T 3608-2024》是关于黑土地玉米连作秸秆还田的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阐述了秸秆还田的原理、方法、效果和注意事项,旨在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玉米连作生产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黑土地作为我国关键的粮食生产宝地,其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黑土地上主要的农作物,玉米的秸秆还田技术在提升土壤肥力、降低环境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我国正式发布了DB15/T 3608-2024《黑土地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尽解读。

DB15/T 3608-2024解析,黑土地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规程全解读,DB15/T 3608-2024解析,黑土地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规程全解读,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规程背景

黑土地,我国独有且珍贵的土壤资源,富含有机质,由于长期耕作、化肥过度使用等问题,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能够有效改善黑土地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降低化肥使用,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适用范围

DB15/T 3608-2024规程适用于我国黑土地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管理和评估。

技术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黑土地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作物种类等因素,制定适宜的秸秆还田技术方案。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
  3. 科学合理原则:确保秸秆还田技术操作规范,提高秸秆还田效果。

技术流程

  1. 秸秆收集:玉米收获后,及时收集秸秆,避免露天堆放,以防火灾和环境污染。
  2. 秸秆粉碎:将秸秆粉碎,粉碎长度不宜超过5厘米,利于土壤微生物分解。
  3. 秸秆还田:在玉米播种前,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并采用深翻或旋耕将秸秆翻入土壤中。
  4.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5. 监测与评价:定期监测土壤肥力、作物产量、秸秆还田效果等指标,对秸秆还田技术进行评估和改进。

技术要点

  1. 秸秆粉碎:粉碎秸秆可以提高其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提升秸秆还田效果。
  2. 深翻或旋耕:将秸秆翻入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分解秸秆,提升土壤肥力。
  3.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确保作物生长需求。
  4. 监测与评价:定期监测土壤肥力、作物产量、秸秆还田效果等指标,为秸秆还田技术的改进提供依据。

规程实施意义

  1. 提升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2. 减少化肥使用:秸秆还田可以替代部分化肥,降低化肥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3. 保护生态环境: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秸秆露天堆放带来的火灾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DB15/T 3608-2024《黑土地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提升黑土地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和农民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