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663.2-2024 赤芍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
《DB15/T 3663.2-2024中药材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第2部分》针对赤芍的采收与初加工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采收时间、方法、加工流程等,旨在确保赤芍药材的品质和药效。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中药材的需求量持续攀升,为了确保中药材的采收与初步加工技术规范化,提升中药材的品质与产量,我国正式出台了《中药材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本文将着重阐述该规程中的第二部分:赤芍的相关技术规范。
在《中药材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的第二部分中,对赤芍的采收时间、方法以及初加工技术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障赤芍药材的质量与药效。
采收时间
赤芍的最佳采收时期应选在药材成熟之际,即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肉质充实之时,赤芍的采收季节为秋季,但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灵活调整。
采收方法
-
人工采收:人工采收是赤芍的主要采收方式,在采收时,宜选择晴朗天气,避免在雨后或土壤潮湿时进行,采收人员需穿戴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以防皮肤过敏或感染。
-
采收工具:在采收赤芍时,可使用锄头、铲子等工具,挖掘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周边土壤的扰动,以免伤害植物。
-
采收注意事项:采收过程中,应确保药材的完整性,避免折断、撕裂或污染,应尽量减少药材上的泥土残留,以免影响其干燥与储存。
初加工技术
-
清洗:采收后的赤芍药材需进行清洗,以去除泥土和杂质,清洗时,可用清水或流动水进行,确保药材不受损伤。
-
晾晒:清洗后的药材需晾晒,以降低水分含量,晾晒应在通风、阴凉、干燥的环境中完成,避免阳光直射,一般晾晒时间为3-5天,具体时间根据天气情况调整。
-
切片:晾晒干燥后的药材需进行切片处理,切片厚度通常为2-3毫米,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切片时,应尽量保持药材的完整,避免破碎。
-
包装:切片后的药材需进行包装,以防受潮、污染和变质,包装材料应选择无毒、无味、防潮、防霉的容器,如塑料袋、纸箱等。
《中药材采收与初加工技术规程》第二部分关于赤芍的制定,为赤芍的采收与初加工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这一规程,我们能够有效提升赤芍药材的质量与药效,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